國際知名造紙專家、榮獲“中國造紙蔡倫終身成就獎”、為國家和學校的化工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做出卓越貢獻的我校鐘香駒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15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鐘香駒教授, 中共黨員,1923年2月7日生于香港,籍貫廣東潮州。1944年畢業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化工系,獲化工學士,同年從軍走上抗日戰場。1948年畢業于美國緬因大學,獲化工碩士學位。
1949年在廣州嶺南大學化學系任教。1950年后在輕工業部造紙處、北京造紙廠、漢口造紙廠籌備處、山東造紙廠任工藝工程師。1951-1952年在燕京大學化工系任兼職副教授。1956年調至北京輕工業設計院任該院造紙處工程師、工藝總工程師。參與建設了北京造紙廠堿回收中試,漢口造紙廠籌備處,楠竹制漿造紙中試,開山屯造紙廠人造絲車間設計,援蒙造紙廠設計,援越造紙廠制漿車間、堿回收車間設計等。1955至1956年,在山東造紙廠主持我國第一臺羊皮紙加工紙機的設計、安裝、投產工作。
1958年起先后在北京輕工業學院、西北輕工業學院擔任造紙教研室主任。1979年在北京主持輕工業部出國留學人員英語培訓班,同時參與北京輕工業學院重建工作。學院重建后任化工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導師,同時兼任外語培訓班講學工作,開設了英語《輕工業概論》課程。在學生中被譽為“降帳永馨,桃李天下”的辛勤園丁。
1980年秋鐘香駒教授受派赴馬尼拉參加聯合國工發組織主辦的造紙專家會議,在會上宣讀有關竹漿制漿的報告,獲得外國同行好評。同年冬天,作為副團長參加了造紙教育考察團,赴芬蘭考察訪問。1988年秋,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tout, 參與該校化學系教學工作,并就我國文房四寶、環境保護、婦女權益等問題進行公開講座。90年代初,被派參與聯合國環保署亞太地區辦事處(UNEP/ROAP)所屬工業環境管理網絡(NIEM)的研究工作,多次參加NIEM在中、印、泰三國舉辦的研討會,參與會議的主持工作。
1985年應德國造紙學會和比利時國際制漿造紙雜志社的邀請,赴德國參加該國學會年會,在會上作題為《起步中的中國造紙工業》,取得200多位與會專家學者的關注。隨后應邀赴美,在紐約等地又作了兩場有關中國造紙工業發展的報告,接著又在奧瑞根大學及奧瑞根環保研究所分別作了有關中國環保問題的報告。這次出國給后來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88年到2000年期間,在北京、上海和濟南以中國造紙學會國際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身份,先后主持召開了第一、二、三、四屆國際非木材纖維制漿造紙會議。
自80年代以來,鐘香駒教授先后擔任《中國造紙》、《國際造紙》、《化工學報》、《精細石油化工》等期刊的編委,《中國造紙學報》副主編、編委,《中國化工學報》(英文版)高級顧問以及中國造紙雜志社編委。
著有高校教材、專業參考書、工具書等18本,并在國內外專業期刊發表論文近100篇,其中有40多篇為英文稿刊登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和海外專業期刊。
鐘香駒教授在擔任中國造紙學會國際學術交流委員會主任委員工作期間,開始了與美、英、法、德、芬蘭、瑞典、印度、澳大利亞等十多個國家的造紙學會、專業期刊和出版部門的密切聯系,在國內多次組織技術交流活動。美國制漿造紙技術協會(TAPPI)在其會刊(TAPPI Journal)1989年2月號人物志專欄中以整版篇幅作了有關本人的介紹。他代表中國造紙學會多次在國外參加國際木材制漿化學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ood Pulping Chemistry),并數次被聘為學術委員會委員,審閱論文提要并主持小組會議。1992年作為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在北京主持第七屆國際木材制漿化學研討會(ISWPC)。
晚年時節,鐘香駒教授抱著能夠繼續在教育戰線上有所作為的良好愿望,2008年在陜西科技大學造紙學院研究生班建立獎學基金,隨后又于2010年為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的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和環境科學與工程三個專業設立鐘香駒獎學金,培養和激勵大學生,并親自為獲獎學生頒獎。
鐘香駒教授多年來積極參與社會活動。80年代中期當選為海淀區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歷任中國造紙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兼國際學術交流委員會主任委員、顧問,北京造紙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中國輕工業環保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化工學會理事。1992年和1996年兩次榮獲中國科協先進工作者稱號。生前任中國造紙學會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造紙》雜志社編委。
鑒于鐘香駒教授為我國造紙工業所做貢獻, 于2014年5月獲得中國造紙學會頒發的首屆“中國造紙蔡倫終身成就獎”。
鐘香駒教授為我國現代造紙工業的發展和走向世界作出的重大貢獻,為我國造紙工業和化學工業的人才培養做出了顯著的成就和不可抹滅的成績。
鐘香駒教授遺體告別儀式茲定于2015年4月26日上午9時,在八寶山殯儀館竹廳舉行。
鐘香駒教授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