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龔炤祥先生是在5月24日鹽化591班畢業45年返校的日子,龔先生精神矍鑠,妙語不斷,依稀可見當年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風采。
工作娛樂:格律古調,雅俗兩通
這位獻身巴蜀,經歷40余年風雨考驗的優秀管理者,不僅政績突出,才藝也相當了得。2001年,中國唱片成都公司為其出版了唱片《南腔北調——龔炤祥戲曲唱腔選》、四川人民出版社還出版了他的文集——《南腔北調》,在廣大喜愛戲劇的人們中間,同時也在青年聽眾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巴蜀鬼才、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魏明倫先生欣然為其做序,稱贊他“多才多藝、雅俗兩通”,直呼“玩友出唱功”。著名的黃梅戲梅花獎得主楊俊、滬劇楊派名角方佩華等為其唱片配唱,甘愿充當綠葉為其助陣。
龔炤祥少年時代即受廣播電臺播放的戲曲的熏陶,潛移默化,熟悉了個主要劇種的唱腔旋律。除了在那眾所周知的特殊年代里,為了打發無聊時光而曾業余演出過京劇《沙家浜》外,他長期以來忙于公務,既無閑情逸致登臺獻藝,也未張揚外露。僅在偶爾偷閑之時,閉門自唱自娛,釋卷怡神。
在工作之余,格律詩的寫作也一直是他自娛自樂的一種獨特方式。近日更是發表格律詩集《公務詩絮》。南腔北調在此不能與大家共聞,僅附龔炤祥《贈胡錦濤》藏頭詩一首,與大家共享。
贈胡錦濤
抗疫全民急動員 ,
擊魔科學定勝天 ①。
非常時期爭奉獻 ,
典型事跡涌萬千 。
發揚艱苦繼前賢②,
展望小康繪巨篇。
經天緯地勤廉政,
濟困謀利民為先。
歡呼盛會奠新元
迎戰誓奪雙凱旋。
錦繡神州春長在,
濤激更顯砥柱堅。
【題解】
2003年5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甫抵四川宜賓機場,便驅車前往鄉鎮衛生院了解防治非典實情,開始了在川4天的考察行程。期間,錦濤同志多次強調一手抓抗擊非典,一手抓經濟建設。作者有感于新一代領導人的親民務實開明形象,更祈盼中華民族盡快戰勝非典突發災難,特賦詩三首,并贈錦濤同志。
【注解】
①錦濤同志在川多次指出,戰勝非典必須依靠科學防治
②黨的十六大閉幕不久,錦濤同志赴西柏坡考察,強調繼承發揚革命前輩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
大學生活:條件艱苦,精神充實
原北京輕工學院1958年建校,正逢大躍進,學校的硬件和軟件遠遠不如現在。當時物質很貧乏,生活很艱苦。
當時老師上課都用自編的講義,自己刻板,油印出來再發給學生。有時一門課程都講完了,講義才印好。每個人的糧食也是定量的,每人每月30斤糧食,有的人一頓就能吃掉一斤半糧食。由于副食品缺乏,學校在東壩自己種些副食品以補貼學生。體育課基本上都改成了消耗體力比較小的太極拳。當時的學習安排也很緊張。每周都安排六天課,每天上午四節,下午兩節老師上課,剩下兩節課上自習。晚上大家都去閱覽室上自習。考試測驗很多,鹽場勞動也很多。
但是,當時的文藝活動相對來講也相當豐富。
59年,北京舉辦建國十年大慶,學校籌備交際舞、合唱等節目。慶典當天晚上,同學們在天安門前載歌載舞,狂歡到深夜。59年,北京十大建筑驟然間拔地而起: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農展館……成了同學們課余參觀學習的好去處。另外,學校禮堂每周都會放電影,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
重返母校,感慨良多
離開了45年,重返母校,龔先生自覺百感交集。
半個世紀以前,我們在這里相聚。如今,我們又有機會相聚在這里,重敘45年之前的同學緣、師生緣,激動之情難以言表。這里有我們如歌青春的美好回憶,再次來到這里,感覺是一種精神的回歸,這也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戀校情節。忘不了當年艱苦的大學生活,更忘不了學校老師的辛勤培育,在這里,我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受到了思想品格等人生智慧的啟迪。滴水恩,涌泉報!我們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再次回到這里。我們的這些同學都已年過花甲。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都曾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共和國做了很多貢獻。兢兢業業做事,堂堂正正做人,都沒有辜負母校對大家的培養。
最后,龔先生對年輕一輩寄予厚望,叮囑大家要了解母校歷史,珍惜現在,開創未來。珍惜現在的大好青春,抓住人生這最寶貴的四年,樹立遠大的志向,發奮圖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龔炤祥,上海人,16歲考入原北京輕工學院鹽業化工專業,畢業后赴四川長期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現北京工商大學校友會理事。
工作履歷:
1963年畢業后分到四川省輕工業廳食品局
1965年調到自貢鹽業公司任技術員
1970年,四川省鹽務管理局
1975年,四川輕工業廳任主任,1981年升為處長
1984年,仁壽縣委
1985年,四川省輕工業廳副廳長
1991年,四川省生產委,副主任。后繼四川省經委和經貿委常務副主任兼經貿委政治部主任
2000年,四川企業工委籌備總負責人
2000年,中共四川省委副秘書長
2004年,四川政協常委、文體醫衛委員會主任
2008年,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