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芬,1962年2月出生于廣東省大埔縣,1977年中學畢業,1977-1978年“上山下鄉”,1978—1981年在輕工部廣東輕工業學校陶瓷機械專業讀中專。1981-1984年在廣東省大埔縣國營平原瓷廠任技術員。1984--1988年在北京輕工業學院機械系食品與化工機械專業讀大學。1988-2002年在廣東廣州百花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歷任車間主任、供應部長、工程部長等職,任第一屆公司董事。2002—2009年創辦廣州市博林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任總經理。2009-2010年在中怡精細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廈門中坤化學有限公司任總裁助理(副總),2010年至今在江西中天農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外合資)任總經理。
編輯按語
高中畢業,年僅15歲的她響應號召搭上了知青上山下鄉的末班車。靠著邊勞動邊自學,一年后考上了輕工部廣東輕工業學校上了三年的中專。畢業后由國家統一分配回到家鄉一家國營陶瓷廠當技術員。三年后,她終于與當年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一樣走入了大學的校園。入學后,她當上了班團支書、系學生黨支部副書記、院學生會干部;她是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市三好學生;畢業后幾經輾轉,從一名國企的普通工人到創業者再到合資企業高管。她,就是原北京輕工學院84級機械系校友林志芬,一名經歷頗豐的企業高管。
坎坷追夢,夢想成真
1977年秋,接受九年制中學教育后,林志芬來到一個偏僻的林場“上山下鄉”。白天頂著驕陽到山上砍樹伐木,晚上懷著求學的夢想,在昏暗的煤油燈下開始自學文化知識。追憶往昔,林志芬感嘆道:“環境造就一個人,人身上的潛力真的是無限的!”為了心中的夢想,沒有什么事是不能忍受的,肉體上的辛苦抵擋不住夢想者向目標前進的步伐。這樣的生活林志芬堅持了整整一年。1978年秋,林志芬考入廣州的中專進修陶瓷機械專業。畢業后返鄉,被分到了一家鄉村公社的國營陶瓷廠做技術員。技術員的工作使她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用、理論基礎差,不能擔當起機械設計工作,不能解決實踐中遇到的一系列技術問題,因此她立志要上大學,使自已能真正成為一名設計師、工程師。夢想確立了,行動開始了,工作三年,也是她自學高中課程的三年,是她追求大學夢的三年。當時規定,中專畢業后,只有工作兩年才能參加高考,兩年的自學后,她報名參加了考試,可惜還差幾分。父親也曾勸她別考了。她說,還要再考一次,努力了就能成功。像過去一樣,林志芬白天工作,晚上自學到深夜,高中的課本,對她來說全是新課,但她還是把它學完了,并復習了一遍又一遍。林志芬對記者說:“你都無法想象,我中學畢業的時候連英語都沒碰過,學習全靠中專時的惡補和工作時的復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林志芬憑借著自己的堅持終于敲開了原北京輕工業學院的大門!那一年是1984年。
四年大學,美好回憶
林志芬踏入校門的那一刻已經22歲了,三年的光陰讓她比班上的同學更加成熟,更加珍惜大學的時光。通過一年的刻苦努力,林志芬憑借著期末考試門門優秀的成績獲得了學院的一等獎學金,每個月三十塊錢。“當時院里獲得一等獎學金的學生就我一個人。”林志芬自豪的告訴記者,“當時的三十塊錢可以使我省下家里寄的伙食費啊!”對于剛進入大學的林志芬來說,取得獎學金就充分證明了自己良好的適應性和學習能力。
憑借著中學時期業余體校學員打下的基礎,林志芬在大學期間參加了學校的籃球隊和田徑隊。課余時間的林志芬最愛去的地方就是運動場。她說:“在校隊挺好玩的,不累!”也因為林志芬,她的班級每次參加校運動會都能取得好名次。林志芬入學后的第一年,代表學院參加北京市大學生運動會,分別獲得單項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績。在校期間連續參加了三屆北京市大學生運動會,第二年獲得兩項第二名,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憑借著德智體全面發展,林志芬在大一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林志芬歷任班里團支部書記,機械系學生黨支部副書記、院學生會干部等,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當時擔任團支部書記的她,到了春天或中秋節,會用班費組織同學們在玉淵潭泛舟等活動。到了元旦,林志芬會與本班的班干部一同組織班上同學聚在教室里包餃子、搞活動。她回憶說:“炊具都是由北京籍的同學從家里帶過來的,大家一起在教室里包餃子、吃餃子,班上同學還會表演一些小節目,非常愉快。”在北京求學的日子,林志芬只回了兩三次家,其他的時間大多在學校讀書、參加運動隊的訓練。令林志芬記憶猶新的一次假期,是和自己所在的校籃球隊員一同去大連集訓,“那個暑假是和隊友一起度過的,很開心,大連很美!”一個廣東長大的女孩,大海對于她來說并不新鮮,之所以如此開心是因為和集體在一起,快樂是需要有人分享的!
堅實基礎引領高端
有著北京市三好學生、優秀畢業生稱號的林志芬,本可以留在母校工作,但是她決定回到廣東,并在廣州百花香料股份有限公司一干就是15年。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現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她贏得了公司領導的賞識,實習不到一年,就被任命為車間主任助理,調入工程技術部門參與公司重大技改項目,負責工程設計、現場技術管理、安裝指導等一系列的技術工作,接著擔任為該項目完成而設立的新車間的車間主任。一年半后,調任公司供應部任部長四年,負責全公司上千種香原料的采購管理、倉庫管理、物流管理。接著調任公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擔任主任三年,全面負責公司產品研發和工程項目行政技術管理,而后又調任公司工程部長兩年,1998年成為廣州百花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第一屆董事。由于在車間一線積累了豐富的管理和生產經驗,熟悉生產工藝,負責過公司重大技改工程項目及發表了論文,參加工程英語考試合格,通過嚴格的篩選和評議,林志芬獲得了“高級工程師”的職稱。
做原料采購管理,林志芬熟悉了香料行業內的同行;做車間管理、工程設計、工程管理,使她既有技術基礎,又有市場基礎,在行業內也有良好的聲譽,因此,她有了自己開公司的條件和自信。2002年,她開辦了廣州市博林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專門為香料行業內的企業提供先進的高真空精餾設備等的設計、制造、安裝。公司在香料行業樹立了自已的品牌和良好的聲譽。林志芬說:“有理論和實踐的經驗以及一定的客戶人脈,才有信心開公司,走向市場,承接客戶的項目。”百花香料公司給了她學習成長的環境和機會,她對此心懷感激。林志芬驕傲地表示,自已的公司雖然不大,但也小有名氣,有時國外的客戶也會找上門來。公司的香料精餾提純技術具有國內先進水平,與行業內的大公司都曾有不錯的合作,比如廈門中坤化學公司、德信行珠海香精香料公司。
為了兌現自已的承諾,林志芬暫停了自已公司的正常運作,前往廈門一家上市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她解釋說,該公司的總裁十多年前就多次邀請她去做管理,但都因為孩子還沒有上大學,還需要照顧而婉拒了。當孩子2009年考上大學后,可以抽身了。但是要去廈門工作,就意味著放棄自己的公司,林志芬說:“雖然覺得很可惜,但是每個人對各種工作、環境都要體驗一下,所以忍疼停掉自己的公司。”現在的林志芬變得更加忙碌,但她說:“學生時代的體育鍛煉使我一直擁有一副健康的身體,良好的身體素質成了我日后工作的本錢。”只要有夢想、有目標,林志芬就要為之奔跑,矢志不渝。
感念母校情系工商
早在九十年代母校校慶時,林志芬就捐過3000元。慶祝北工商60周年華誕之際,林志芬不僅通過福建校友會向母校捐贈了1000元現金,同時還直接向母校捐贈了10000元“機械學院機緣教育基金”善款。我們看到了她對在北工商學習的學弟學妹們以學業上的支持,更感受到了她心中對母校的一種感恩情懷。“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如今事業小有成就的她在盡其所能的報答母校對她的培養和教育之恩。采訪最后,林志芬還表示有時間一定要北上——要回母校看看,并祝愿母校發展的更加和諧美好,祝愿母校永遠桃李芬芳!
精彩對白:
問:假如可以有一天完全有您自己支配,想利用它做些什么?
答:我沒有牌友,所以就自己玩,比如睡個懶覺、看看書、收拾收拾屋子等等,這些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其實我很愛出去玩,但工作時已經跑出去太多了。
問:作為北工商永遠的一份子,您對如今母校的學子們有什么叮嚀?
答:誠摯的希望同學在大學里能樹立新的目標。讓自己朝著這個目標去進取,那么他就會一天比一天進步,一天比一天更好,使自己的人生軌跡更加清晰。無論自己的家庭背景怎樣,都要培養自己的獨立性。無論今后是準備考公務員還是研究生,或是做別的什么職業,在大學的生活學習中都要從培養這方面的素質上去準備,才能更好適應這個社會,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