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如果把學校比作一棵樹,有些部門就好比是樹干,既不能開花,也不會結果,只是默默地輸送著養分,卻至關重要。在學校里有這樣一些人,可能不會經常主動想到他們,卻在方方面面享受著他們的服務,他們長年堅守基層,在瑣碎、重復的工作中,付出智慧和才干。榮譽榜上鮮有他們的名字,放假休息時卻常見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立足本職、忠于職守、銳意進取、自強不息,平凡而又偉大。走近這些普通人,就會由衷地為他們在不圖回報默默奉獻中的淡泊所感動,為他們在困難中不放棄的勇氣所震撼,為他們堅守的信念所折服。
從今年三月份起,宣傳部將推出校園人物系列報道“平凡人平凡事”,衷心希望通過我們的報道,帶領讀者一起走近他們,了解他們鮮為人知的工作狀況和內心世界,感受平凡的力量,分享他們在平淡中堅守的執著、充實和收獲。
“老師您好,我想查一些關于會計方面的外文書刊,可是不知道去哪里找?”
“你好,圖書館關于會計方面的文獻比較多,圖書、期刊、電子資源都有。你可以在圖書館公共檢索界面鍵入檢索詞Accounting,會出現關于會計的紙本圖書。你還可以登錄圖書館主頁,點擊“館藏數字資源”,找到外文數據庫,點擊Accounting&Tax(財會與稅務)、BSC-EBSCO數據庫、SAGE期刊數據庫、JSTOR過刊數據庫,都可以查到會計方面的文獻。” 熊欣欣的手指靈巧地敲擊著鍵盤,回答簡潔卻不乏熱情。
通常,熊欣欣一天的工作是這樣開始的:查收郵件,對咨詢進行回復。瀏覽學校與圖書館的主頁,登錄圖書館微博、人人網、博客,回復師生留言并發布新信息。如果輪到她負責在線咨詢,她還會在8:30準時登陸在線咨詢系統,準備隨時回答師生的提問。
熊欣欣是圖書館參考咨詢部的一名普通館員,2006年開始在參考咨詢部工作。之前,她先后在閱覽部、采編部工作過,已經在圖書館工作了13個春秋。
平凡與光榮
也許是時間太早,還沒有讀者提問,熊欣欣決定先處理郵件。郵件中有查收查引申請單和文獻傳遞申請單,一般她會先處理文獻傳遞申請單,因為文獻傳遞需要一至兩天時間。
熊欣欣打開申請單,經濟學院的一位老師需要3篇文獻。她立刻登錄BALIS文獻傳遞系統,選擇人民大學圖書館傳遞,她將3篇所需文獻信息逐一提交。完成傳遞工作已是9:30了,熊欣欣抓緊開始查收錄工作。
她打開論文收錄申請單,食品學院一位老師有6篇近年來的科研論文需要檢索收錄情況并開具收錄證明。熊欣欣熟練地登錄SCIE、EI、CSCD三個數據庫,專注地查找這位老師的論文。找到后,她需要將論文數據從數據庫中導出,做到統一的收錄證明模板中,打印蓋章后通知該老師前來領取。
查收查引是熊欣欣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這項工作簡言之就是根據學校教師需求,在國內外權威檢索工具SCIE、SSCI、EI、CPCI-S、CPCI-SSH、CSSCI、CSCD中檢索其論文被收錄或引用情況,為教師申報科研項目、職稱評定、科研考核及獎勵等提供檢索證明。每年三、四月份的項目申報、九月的職稱評定、十二月的科研表彰,都是查收查引的高峰期,有時一天就會收到三、四十份申請。為了完成工作,熊欣欣和同事們加班加點連軸轉。如此拼命只因深知工作的重要性:“有的老師評職稱就差一篇論文,我幫他們查到了,他們會特別高興。這也是關系到他們職業生涯發展的大事”。熊欣欣告訴記者,每當通過自己和同事的努力為師生搜到需要的內容時,總是特別有成就感,“僅僅一聲‘謝謝’就會讓我們感到無比的幸福。”她說。六年來,熊欣欣為本校教師開具收錄證明600余份,為本校師生傳遞文獻1000余篇。
正查收錄,系統提示有讀者上線提問了,熊欣欣趕忙暫停查收工作,先去回答讀者的問題。
為讀者解決問題是熊欣欣工作之本,也是她的幸福源泉。她記得多年前,曾向一位學經濟的研究生推薦了中經網的統計數據庫;當時該數據庫還在試用期,知曉的人并不多。這位研究生利用熊欣欣介紹的數據庫找到了苦尋多久未得的經濟數據,激動地說:“真不知道圖書館還有這么好的數據庫!太謝謝您了!”這件事給熊欣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她堅信了自己工作的價值。“從不熟悉到熱愛圖書館事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這項工作的平凡與光榮。”熊欣欣如是說。
愛鉆研、創新多
通過一上午的努力,關于收錄和文獻傳遞的郵件和申請處理得差不多了。熊欣欣決定利用下午相對完整的時間進行資源揭示與分析制作。
學科資源導引是為教師查找所需教學科研信息、學生查找學習資源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為學校教學科研工作提供高質量的文獻信息保障。這項工作聽起來似乎不難,實則要求很高。首先要有一定的專業背景,其次要對本校老師的科研方向很熟悉。熊欣欣的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分別攻讀的是外語和經濟專業,因此主要負責創建外語及經濟學科的資源導引;部門其他同事也基于不同的專業背景各有分工。
在搜索中,熊欣欣發現了一些好的訓練聽力的站點,于是加到了導引的首頁,希望同學們能夠積極使用,提高外語聽力水平。隨后,她又查找了一些經濟學資源,如,圖書館最新開通的JSTOR過刊庫、銳思(RESSET)金融研究數據庫、中國行業季度報告庫、中國地區經濟發展報告庫等經濟學科數據庫,將其添加到了經濟學科資源導引中。 說到學科導引,熊欣欣特別介紹了圖書館于去年5月引進的基于云計算的美國LibGuides系統。應用該系統,圖書館創建了對應學院的九個學科資源導引和一個科研服務平臺,整理、提煉了2500個學科資源與服務鏈接,大大方便了讀者查詢學科信息。為了引進該系統,熊欣欣可沒少下工夫。她利用自己的外語專業背景,研讀了大量中外文獻,對美國各大高校圖書館網站的調查與分析,同時調研了我校學科服務現狀,最終向館領導推薦引進LibGuides系統。她的建議得到了領導的積極反饋和大力支持,我校成為北京市高校圖書館中首家應用云計算技術、利用知識管理工具開展學科服務的高校圖書館。
“工作中愛鉆研、創新多”是圖書館領導對熊欣欣的評價。這一點從她極力推動引進LibGuides系統可以看出來。圖書館的工作看似平凡而枯燥,熊欣欣卻善于從中尋找到創新與樂趣。她認為,科研工作和實踐工作是相輔相成的,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可以求助于科研解決,而研究成果反過來又可以促進工作水平提升。自任職以來,熊欣欣共發表學術論文七篇,僅2011年就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兩篇。“我在撰寫論文、查找文獻的過程中,發現同行有許多值得參考與借鑒的經驗與方法,都可以應用于實踐工作。”她告訴記者。在豐富自己發展自己的同時,她更愿意將自己工作的經驗與體會分享給更多默默奮斗的平凡工作者,共同推動圖書館事業蓬勃發展。
瀏覽與篩選學科資源需要較多的時間,熊欣欣專注地工作著,不知不覺臨近下班。下班前,她又打開在SCI、EI定制的統計郵件,看看本校所發表的科研論文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的情況,為年終時撰寫分析報告做準備。
據悉,圖書館2011年底已完成《2006-2011年北京工商大學科技論文統計分析報告》、《1999-2010年北京工商大學社會科學論文統計分析報告》、《2010年北京工商大學圖書館數字資源利用統計分析報告》和《2011年北京工商大學圖書館數字資源利用統計分析報告》。這些報告以SCIE、SSCI、EI、CPCI-S、CPCI-SSH、CSSCI、CSCD、 CNKI(中國引文數據庫)、CNKI(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為統計數據來源,對1999-2011年我校發表的科研論文進行統計分析,探討了我校科研論文產出數量及質量的變化趨勢、主要學科領域分布、科研合作情況、我校與同類院校相比較的科研實力及地位等。圖書館希望通過這些分析報告,為學校相關管理部門提供決策參考,并為以后開展學科分析、引進人才評價等工作提供幫助。
17:40,忙碌了一天的熊欣欣終于可以放松下來了。她揉了揉疲憊的雙眼,此時她的雙眼已經布滿了紅血絲。“為了提高效率,我們會盡量多通過網絡辦公。老是盯著電腦,一天下來,眼睛還真有點受不了。”熊欣欣笑著說。
從事圖書情報工作13年,熊欣欣把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圖書館事業。她卻說,圖書館里比自己資深的大有人在。熊欣欣指向身邊一位同事,“這位老師已經在參考咨詢部工作了二十余年,是真正的‘資深人士’。”
熊欣欣所在的參考咨詢部只有七名館員,卻承擔著我校文獻數字資源建設、信息服務、信息素質教育、學科館員工作、統計分析工作、宣傳活動、科研工作等等。圖書館去年10月開通的新浪博客、微博也是由參考咨詢部的老師管理。半年不到,已擁有1500多位粉絲,很受師生們歡迎。熊欣欣說,現在圖書館有講座、培訓都會通過微博第一時間發布,師生們有問題也可以直接在微博留言,十分方便。
學校好比一棵樹,圖書館就是為這棵大樹的生長提供營養。圖書館人默默無聞地用他們辛勤的勞動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搜集整理著各種文獻資源,為讀者提供著更加貼心和便捷的服務。作為一名普通館員,熊欣欣和同事們最大的心愿與追求就是提高讀者檢索利用館藏資源的能力,使師生充分掌握查找知識的技能,讓我們的圖書館成為他們學習與探索知識的家園。我校圖書館擁有非常豐富的館藏資源,讓這些資源發揮最大的價值是熊欣欣和她的同事們平凡工作中的執著追求和最大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