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由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中國食品報社承辦的“2017兩會議食廳”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辦,我校校長孫寶國院士出席并發言。中國食品報刊發文章《2017兩會議食廳共商食事 共促安全營養 引領產業升級》進行了報道,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3月8日,由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中國食品報社承辦的“2017兩會議食廳”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辦,圍繞“代表委員‘食話實說’”的主題,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和食界專家就“三品戰略”“提升餐飲安全水平”“食品知識的科普宣傳”“打擊假冒偽劣食品”等4大話題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稽查專員李海鋒、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監一司副司長王平、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監二司副司長范學慧全程聽取了嘉賓的意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以及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張建華作了主題發言。中國經濟網總裁王旭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秘書長邵薇,中國食品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黃國勝分別致辭。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銀香偉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王銀香,全國人大代表、江南大學副校長金征宇,全國人大代表、今麥郎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范現國,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陶然居飲食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嚴琦,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總商會副會長,盼盼集團董事長蔡金垵,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嚴衛星,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盧慶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李健就不同話題發表了見解。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認為,食品安全最主要的問題是信息不對稱,很多科學、真實的信息并沒有傳達到消費者這一層面,目前所暴露出的大多不是真正的食品安全問題。
中國經濟網總裁王旭東表示,堅持不懈地進行食品安全的風險交流、輿論引導、知識普及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很有成效。在最近中國經濟網“我向總理說句話”的網民意見征集里,15大類意見被廣泛關注,包括住房、醫療、教育等。大數據顯示,網民對食品安全的意見大為減少,主要的擔憂集中在轉基因食品、農藥和非食用原料的濫用。這顯示出,近幾年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有了一定成效,這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進程基本一致。食品安全有利的氛圍形成,與國民食品安全素養的提高基本是一致的。當然,在轉基因技術、食品添加劑、農藥的使用等方面依然有很多科普工作要做。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秘書長邵薇表示,食品安全中的難點、痛點需要專業、嚴謹的科學支撐。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從2013年開始承擔了國家食藥監總局的風險解析工作,這是科技界對國家食藥監總局和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的科技支撐,獲得了各方的認可。邵薇認為,公眾科普最重要的在于其公益性。只有政府的組織領導以及有效支持才能保證食品安全工作科普的權威性。公眾科普要以科學為基礎,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資源,也就是信息來源。資源需要長時間科學的積累,包括國內外科普資料的收集、整理,數據庫建設等。第二是隊伍。隊伍應該是動態、分領域的,應該是由熱心科普工作的本專業院士、專家學者和專業、嚴謹的意見領袖組成,并表達科技界的共識。如果沒有以上兩點,科普就成了無米之炊、無源之水。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張建華認為,食品安全的根源是農業的安全。無論是植物產品還是動物產品,所有的食材都是來自于農業,食品的營養、質量與安全,都跟種植、養殖密不可分。農業安全不解決,食品安全就無從談起。農產品前期種植沒有解決好,會帶來很多后患。張建華呼吁各界能夠關心農業,支持農業,把好的產品技術放在農業上,從根源上解決農業的安全問題。
陳君石表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若干目標,其中包括到2030全國人均壽命要延長3歲,還有嬰幼兒、孕產婦的死亡率等一系列的健康指標,如果離開營養這些都無法實現。另外,食品的質量、保健作用、營養功能和色、香、味等的提高都應該提上議事議程。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主張大力發展中國健康食品產業。在“吃好”之后,當下應當重點解決“吃得健康”的問題。為此,要加快供給側改革,通過創新驅動健康食品發展,打造大健康食品產業,生產豐富多彩、能夠滿足人民群眾更高需求的健康食品。食品科技界要有中國飲食文化的自信,要增強傳統食品現代化的使命感和緊迫感,積極投身健康食品科技領域,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飲食養生文化,研究、設計、發明、創造新的健康食品,引領中國健康食品產業的發展。政府有關部門也應該制定專項研發計劃,引導、鼓勵、支持健康食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并加強科普宣傳,倡導健康飲食。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嚴衛星表示,健康中國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建議把“健康”融入到商品戰略中,這樣可以引導市場發展,創造新的食品消費。
中國食品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黃國勝表示,食品產業將實現由大轉強的轉型升級。食品行業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近年來公眾對食品品質、大食品、大健康等民生話題持續關注。以安全為基礎、改善供給結構、提高供給質量,是廣大人民群眾對食品行業的熱切期待。同時,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食品產業政策和針對食品安全的舉措,已傳遞出中國食品產業將實現由大轉強轉型升級的信號。食品企業應從守法走向尚德與規范;產品從追求安全到追求健康與個性;市場從營銷競爭到服務競爭、品牌競爭。(本報記者 高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