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2018年8月31日第18版刊發文章《朗讀亭成大學校園“網紅” 環境舒適中外名著一應俱全》對我校圖書館的朗讀亭進行了報道,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下午兩點,北京工商大學的張然,同往日一般走向朗讀亭,推開門,撲面而來的涼爽令人心靜。正對面的兩塊電子屏幕一個顯示操作系統,另一個顯示播放篇目。他帶上耳麥,按照操作選擇了蘇軾的《守歲》,調整為慢速的背景音樂與字幕速度,開始醞釀情感,放聲深情朗讀。
這座朗讀亭今年才出現在校園里,立刻成為了最受學生們歡迎的“文化角”。朗讀亭受到追捧源于央視《朗讀者》的熱播,這檔最為火熱的文化節目掀起全國范圍內的一股朗讀熱潮,很多人重新拿起書本,沉浸在放聲朗讀的愉悅中。與此同時,節目線下形式的“朗讀亭”應運而生,紛紛走進多所大學校園。除了央視官方的朗讀亭外,如今還多了書舒、優谷、博看等其它品牌的朗讀亭,也同時出現在校園中。
朗讀亭外形似復古電話亭,大多建在學校圖書館內,占地約2.5平米,但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專業的音響系統、電子屏幕、氛圍燈光、空調一應俱全。系統自帶大量的數字朗讀資源,有詩詞散文、經典文學、外語名篇等多種類型的書目供選擇。記者詢問發現,學生們喜歡朗讀的篇目有《背影》、《小王子》、《致橡樹》等,大多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文章,也有同學喜歡朗讀英語名篇,鍛煉口語能力。
為什么朗讀亭會受到學生們追捧?“在朗讀亭閱讀詩歌與在外面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特別有意境、有氛圍,讓人不由得沉浸在作者所描繪的世界中,體悟作者的情感,甚至能讀懂文字背后暗含的隱喻。”剛從朗讀亭出來的張然認為,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朗讀是讓心靈休憩的方式,使人們遠離煩躁,靜下心來,用聲音感受文字的力量,用簡單的方式呈現內心中最真摯的情感。
“朗讀不僅可以學習到詩文韻律感、培養語感,陶冶情操。還能提高文章的理解能力,把自己代入情景中,感受內心的情愫。”經常去朗讀亭朗讀文章的陳同學說,朗讀有利于提高自信心,也重新發現了文學的音律之美。“認真傾聽并欣賞自己的聲音,發現語言之美,自信心會強很多,內向的同學可以多來朗讀,也許能使性格變得更加開朗。”
假期里學校學生不多,一到了開學,朗讀亭前人來人往,最多的時候甚至需要排隊。一位常去朗讀亭的同學介紹,晚上和假期一般都有兩三人在門口排隊,而且一等就是幾十分鐘,有的同學在等候的時間對著手機小聲閱讀篇目,為的就是進去后能朗讀得更加流暢、熟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