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記者節,《北京考試報》刊發文章《記者節,帶你解讀新聞傳播專業》,其中我校藝傳學院新聞系主任吳玉玲老師接受記者采訪,介紹了我校新聞專業,現將文章轉載如下:
2000年,國務院正式批復,將中國記協的成立日11月8日定為記者節。自此記者就像教師一樣,成為了我國少數擁有專屬節日的職業。在第十九個記者節來臨之際,我們向所有新聞戰線上的同行點贊,同時也為我們自己點贊。
當傳統媒體記者奔走在新聞一線,編輯伏案執筆編校,編導在屏前幕后忙碌操作時,自媒體工作者也在忙于策劃漂亮的專題,打造新穎的界面。即便是節日當天,大家也依然忙碌不停。
選擇成為記者,就選擇了一種風里雨里的生活方式,選擇了一份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
在《北京考試報》的大家庭里,每一位記者、編輯都不曾忘卻曾經那份新聞理想,用辛勤的勞動,為招生考試領域新聞報道工作默默付出,為服務考生朋友的學業前途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目前,我國持證記者數量超過20萬,或許有一天,你也想加入這支光榮的記者隊伍。那么高考時選擇新聞學、傳播學等專業,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學校培養各有側重
新聞學與傳播學,在教育部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中都歸為文學中的新聞傳播大類。截至2017年9月,我國681所高校設有新聞與傳播類7項本科專業,教學點1244個,本科生23萬人。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傳播學系主任王沖介紹,新聞學培養的目標非常具體,即培養新聞從業者,特別是記者和編輯。傳播學培養的是適合當下信息環境的傳播人才,不局限于新聞媒體,廣及新聞業界、公關公司、企事業單位宣傳崗位等。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學、傳播學有了更多的共通點,在人才培養方面有了更多相似的實踐。
北京師范大學研一學生常晉說:“我們學院一直著力在大數據、VR等新媒體技術方面進行研究探索,主辦了三屆全國VR/AR作品大賽,并且一直進行大數據分析的智庫發布,因此新媒體研究可以說是學校眾多特色之一。”該校新聞傳播學院實習地涵蓋各中央級媒體。
復旦大學新聞學專業與國內許多新聞單位和新聞院校建立了緊密的協作關系,并同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以及港臺地區的報社、大學、新聞傳播研究機構建立了直接聯系。
首經貿傳播學專業分為傳播學(媒介經營與管理方向)、傳播學(卓越班)。卓越班與經濟日報社合作共建,注重實踐,培養經濟新聞人才。該班在讀學生江書婷說,除了大量實踐課、實習機會、游學活動外,卓越班實行雙導師制,除了校內的專業導師,來自業界的翹楚擔任行業導師,學生早早就能為投身傳媒業做準備。
北京工商大學按傳媒類大類招生,形成四個班的規模,在大一下學期分流為新聞學和廣告學兩個專業。新聞學辦學突出經濟新聞方向,課程體系包含經濟類課程模塊,依靠學校資源,安排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等多門經濟學類課程,培養學生“經濟學+新聞傳播學”的復合型知識背景。北工商新聞學專業也重視學生的多元發展,通過全媒體業務課程模塊和公共傳播能力延展模塊,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
為適應媒體產業發展趨勢,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學專業主要培養方向定位在數字媒體新聞和媒體創意與策劃上。
善用“十八般兵器”
上月教育部、中宣部下發的《關于提高高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能力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提出,主動適應信息社會深刻發展和媒體融合深度發展趨勢,建設240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新聞傳播專業點,打造500門國家級一流線上線下新聞傳播專業課程,增設20個國家級新聞傳播融媒體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50個新聞傳播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加快培養會使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化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
為了讓學生跟得上傳媒新時代,各高校頻出高招。
首經貿建有人文與傳媒實驗教學中心,演播室、非線編器材、專業錄音棚、校色實驗室、報刊編輯室等。有企業“大佬”贊嘆,這些與傳媒公司的硬件相比毫不遜色。攝影、攝像、電視編導、新聞編輯、音頻制作等課程都會用到這些現代化器材。
除了開設新媒體課程外,傳統課程教學也有新實踐。北京師范大學周敏老師的公關課,會讓學生站在記者和發言人兩個角度進行角色扮演,提出問題的同時回答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思考問題,辯證看待社會現象。
王沖在首經貿主講的新聞采訪課程,會要求學生寫出文字稿件后,再改編成音頻節目,以適應融媒體環境。文字報道用書面語的表達邏輯,而音頻表達訴諸于聽覺,這不單單是傳播介質的改變,在內容上也要有相應變化,加上音樂、音響的運用,對學生而言是挑戰,更是鍛煉。此外,首經貿還經常邀請業界從業者開講座,讓學生接觸最新知識。前不久,梨視頻北京和天津地區拍客負責人黃慧到學校講解如何拍攝短視頻,隨后《全媒體新聞寫作》課就將短視頻納入課程考試內容。
在課程建設方面,北工商新聞學系主任吳玉玲介紹,學校新聞學專業近年特別重視全媒體業務課程群建設。在以往新聞采寫編評基礎業務課程的基礎上,加大了攝影攝像與視頻編輯、廣播電視新聞、融合新聞報道和數據新聞可視化、多媒體制作等課程的建設力度,并建成全媒體實驗室,培養學生使用“十八般兵器”的能力。
經過有廣度的學習,學生對專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科就讀于首經貿傳播學專業的張俊康,目前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他認為外交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種雙向傳播,是傳播學的一種深化。
面對日新月異的媒體傳播技術,王沖表示,時代變化快,技術的更新換代也很快。學生在本科階段要注重夯實理論功底,培養最核心的學習能力,注重實踐的同時不偏廢理論。
有情懷者更宜報考
“我就是喜歡當記者,每當新聞大事發生的時候,我在場能夠見證這樣的時刻,能夠通過我的報道對社會有所改變……”很多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就是抱著這樣的情懷選擇專業的。
什么樣的學生適合報考新聞學、傳播學專業?吳玉玲表示,新聞學是有情懷、有擔當的專業。如果學生有好奇心、有情懷,有更高的社會責任意識,想實現更多的社會價值,新聞學就是很適合的專業。選新聞學專業不一定非得性格外向,溝通、交流能力是可以培養的。但學生要有深究事實的愿望,探尋真相的本心。
本科畢業于首經貿,目前在鳳凰衛視從事編導和統籌的胡遠蓉表示,如果學生想在本科畢業后從事新聞傳播類工作,除了學好基礎知識外,還要多讀各類型書籍,見多識廣才能有記者、編導認知事物的客觀性、深刻性和全面性。此外,還要多實踐實習,看自己想去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想去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還是自媒體,為自己以后去哪一行工作做更精準的準備和學習。
高校為新聞學、傳播學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專業實習機會。北工商新聞系學生常會去經濟觀察報社、北京青年報社、中國網、央視創造等合作單位實習,很多傳統媒體、新媒體、自媒體、文化公司也會向學生開放實習崗位。首經貿傳播學系假期里會根據學生的興趣,將他們輸送到不同類型的實習基地。互聯網音頻公司蜻蜓FM、北京市政府信息門戶首都之窗、中央級媒體經濟日報社、公關領域的宣亞傳媒集團、靈思云途等,會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選擇。
新聞人才還要有國際視野。學生可著眼于國際,響應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成為新時代國際新聞傳播“預備隊”和“后備軍”的一員。
相關專業往年在京招生院校名單(部分):
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體育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首都體育學院、北京印刷學院、吉林大學、鄭州大學、廈門大學、蘭州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蘇州大學、重慶大學、西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