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學校承辦“第313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中國傳統食品發展戰略論壇”,中國名牌網對此進行了報道,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10月10日,由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北京工商大學和中國輕工業釀酒分子工程重點實驗室承辦,上海交通大學協辦的“第313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中國傳統食品發展戰略論壇”在京召開。
大會現場
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和中國工程院二局局長徐進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來自食品與輕工領域院士、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等400余人共同出席了此次盛會。論壇的開幕式由北京工商大學科學技術處處長左敏主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致辭
孫寶國院士在致辭中指出,中國傳統食品原料多樣、品類繁多,現代食品科學技術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傳統食品的發展。風味與健康雙導向的發展思路對于傳統食品的傳承與創新不可或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人們對食品的需求發生了深刻轉變,在關注食品風味品質的同時也更加注重其健康性。中國傳統食品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它正因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風味而快速發展,并日益引起全球食品界的密切關注。依托中國工程科技論壇這一平臺,眾多知名專家、青年學者和企業家匯聚在此,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態勢,探討傳統食品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促進技術創新,共同為中國傳統食品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工程院二局局長徐進致辭
徐進局長指出,傳統食品產業是我國食品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美食文化以其細致的口味、地道的風情、絢麗的花樣品種而經久不衰,遐名遠播。傳統食品目前正經歷著生產方式從半機械化到自動化、產品質量從主觀化到標準化、基礎理論從表象到本質等一系列歷史轉變,尚有很多技術難題亟待協同攻關。“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本次論壇以“傳承與創新、風味與健康”為主題,探討技術創新,推進中國傳統食品的未來制造,具有重要意義。論壇邀請到來自食品、化工、生物領域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院士、學者、專家,展望傳統食品發展的前沿動態,分享傳統食品未來制造的實踐體會。期待通過深入交流與研討傳統食品未來制造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發展趨勢,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共同助力傳統食品制造的轉型升級。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的國際背景下,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逐步穩固,請與會人員不要放松疫情防控這根弦,嚴格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項政策,保障自身及他人的身體健康。
本次論壇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龐國芳院士、朱蓓薇院士、陳堅院士、李培武院士、任發政院士、劉仲華院士、陳衛院士出席并做主題報告,各位院士分別從信息化引領食品安全農藥殘留檢測技術、中國傳統食品的創新與發展、發酵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食用植物油料油脂特異品質檢測、乳品營養與健康、黑茶加工中品質形成機理及健康功能、從益生菌到健康微生物組等專題進行報告。
岳國君院士
出席本次論壇的專家還有中國工程院岳國君院士。南昌大學謝明勇教授、江南大學徐巖教授、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王守偉、渤海大學勵建榮教授、華南理工大學趙謀明教授、天津科技大學王敏教授、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肖作兵教授、南京師范大學黃和教授、北京工商大學鄭福平教授等應邀出席并做精彩紛呈的大會報告。
此次論壇通過知領直播平臺進行視頻及圖片實時直播,3.5萬人在線收看。
新聞鏈接:http://www.chinatopbrands.net/s/1450-5910-21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