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方針和有關文件精神,響應北京市委有關部門的號召,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社會、服務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推動大學生黨員了解農村、服務農村,培養大學生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艱苦奮斗等崇高品質,使學生在實踐中達到“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目的,同時形成一個大學生“村官”背后有一個大學生黨支部,一個學生黨支部背后有一所大學支援的模式,北京工商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在學校學生工作部(處)的領導下,在學院黨總支的支持下,與北京市房山區城關街道南關村黨支部成為紅色“1+1” 結對支部,在近一年的紅色“1+1”活動中,傳播與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和南關村黨支部堅持結對黨支部是一家的原則,通力合作,齊心協力,認真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進行總結。
一、結對基層黨支部背景情況介紹
南關村黨支部
北京市房山區城關街道南關村位于北京西南,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本村西鄰世界聞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與燕山石油化工總公司接壤,全村總面積1.086平方公里,總戶數1019戶,農業人口198人,非農業人口1885。 南關村在黨支部的領導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商業為龍頭,2005年企業上繳稅金201萬元,是京郊聞名的商貿第一村。南關村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村內有秧歌隊,舞獅隊,并且經常參加國內外的比賽,屢獲大獎。并被北京市評為:“模范集體”、“先進村委會”、“衛生村”、“首都文明村”、“全國老年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南關村黨支部成立于1949年,目前南關村黨支部委員共有5人,黨員76名。黨支部書記陳彥雄,副書記崔樹立,宣傳委員畢金平,組織委員王立志,紀檢委員馬聯利。
傳播與藝術學院04—06級學生黨支部
北京工商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在2006年9月10日經過黨支部全體黨員選舉進行了分組,由04、05和06級學生黨員組成了04—06級學生黨支部,現有黨員17人,其中黨支部書記何志良,副書記劉春曉、趙愛國,組織委員王賢,宣傳委員周權虎。
二、通力合作、發揮特色特長,攜手共建基層黨組織
(一)喜結良緣,通力合作,掀開基層黨支部建設的美麗篇章
在剛剛結束了緊張而又繁忙的“十鄉百村千人行、攜手共建新農村”的工作之后,北京工商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腳步并未停滯。2006年7月31日,在學校學生工作部(處)領導董竹娟老師的帶領下,傳播與藝術學院團總支書記孫惟佳老師和學生黨支部書記何志良老師以及兄弟院系的老師們一行冒著傾盆大雨來到了房山區城關街道南關村。南關村的村官助理李靜同學是我校計算機學院2006屆畢業生,自2006年5月開始在南關村村委會工作,擔任村支書助理。在南關村,經過雙方親密的交流和溝通,傳播與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與南關村黨支部一致同意結為基層黨組織共建對子,同時也將傳播與藝術學院04—06級學生黨支部作為李靜同學身后的大學生黨支部支援。雙方都希望通過這項紅色“1+1”活動,大家真誠合作、發揮出各自的特色特長,實現優勢互補,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從而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以實現共贏的目的。在活動的最后,雙方進行了簡單的簽字儀式,傳播與藝術學院04—06級學生黨支部書記何志良老師和南關村黨支部書記陳書記分別在基層黨支部共建協議書上簽字,并由何志良老師向陳書記贈予“北京工商大學紅色‘1+1’活動實踐村”的錦旗。
北京工商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與房山區城關街道南關村通過此次活動結成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對子,更結下了良緣,雙方共同承諾:通力合作,共同謀劃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美好明天。
(二)腳踏實地,扎實工作,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闊別酷暑,迎來新的學期。2006年9月26日,北京工商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04—06級學生黨支部的學生黨員和部分入黨積極分子在學院黨總支張曉磊副書記的帶領下來到南關村,進一步商討和落實紅色“1+1”活動的工作以及基層黨支部共建的計劃和工作。來到村委會,張老師一行首先看望了村官助理李靜同學,并在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之際,送上了中秋節最好的禮物——月餅以表示問候。李靜向張老師詳細介紹了南關村的基本情況,并仔細匯報了自己來到南關村以后的工作情況和生活情況,她還高興的告訴大家她剛剛以南關村龍鄉秧歌隊表演隊員的身份參加完第九屆北京國際旅游文化節盛裝行進表演。
之后,傳播與藝術學院04—06級學生黨支部與南關村黨支部進行交流座談。張老師介紹了北京工商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學生黨建工作的情況,并詳談了紅色“1+1”活動能夠進一步弘揚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社會、服務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傳藝學院學生黨支部與南關村黨支部結對的方式,可以推動學院學生黨員了解農村、服務農村,在志愿服務中增長見識,增長本領,進一步樹立服務人民、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艱苦奮斗等崇高品質。南關村黨支部陳書記也大大肯定了紅色“1+1”的工作,并表示一定堅持支持這項工作,還代表南關村黨支部允諾南關村一定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使大學生們能在紅色“1+1”的實踐活動中受到鍛煉,學到知識,增長才干。
雙方確定以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學生專業優勢,切實服務南關村經濟社會發展為雙方紅色“1+1”活動的宗旨,根據北京工商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的新聞、藝術人才較多,南關村現代服務業為主導、從事現代服務業勞力占90%的實際情況,加上我校李靜同學是學計算機專業的背景,確定雙方在紅色“1+1”活動中開展“五項”工程,即:促黨建,支部交流工程;迎奧運,商務禮儀培訓工程;知奧運,奧運知識及英語講座工程;學科學,計算機知識普及工程;助發展,知名企業上網工程。
從“五項”工程確立之后,我院學生黨支部便充分利用一切機會和條件與南關村黨支部進行交流、開展相關工作,經過這么長時間以來雙方的共同努力,“五項”工程都分別有了質的飛躍,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促黨建,支部交流工程。在兩個黨支部進行工作交流時,傳播與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的黨員詳細地向南關村黨支部的黨員介紹了學院學生黨支部的發展狀況、工作制度以及相關的管理工作方法。根據北京工商大學較為系統全面、嚴格規范的發展黨員程序,傳播與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把發展黨員的程序作為重點進行了講解,把入黨積極分子從遞交入黨申請書開始到最終被培養成為一個合格的中國共產黨員期中每個階段的工作進行逐步解釋和詳盡說明。通過交流,南關村黨支部負責發展工作的黨員由衷地表示北京工商大學發展黨員的程序使其大受啟發,高校嚴格的黨員發展工作管理不僅使發展工作規范有序,而且還能很好的保證發展黨員的質量,這些都是農村基層黨支部發展黨員時所需要認真學習借鑒的。
在傳播與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開展黨建活動月時,我院04—06級學生黨支部向南關村黨支部發出邀請,誠邀南關村黨支部進入高校校園觀摩高校學生黨組織建設。雖然南關村黨支部因為忙于做好全國農村普查工作而未能來到學校進行友誼交流,但活動過后,雙方仍通過許多渠道將傳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開展的黨建活動匯報給了南關村,以便于交流和學習。
迎奧運,商務禮儀培訓工程。作為京郊聞名的商貿第一村,南關村擁有不少大型的商場、商城和村屬企業,如商業城、鑫特隆、大千家具城、南關景泰藍廠,商業稅收和利潤收入早就成為了南關村的主要收入來源。隨著商場企業的發展,商場企業員工隊伍在不斷的壯大,南關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在不斷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上升,但相對而言,由于受農村綜合素質水平的影響,商場企業的工人員工的整體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是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臨近,與國外的接觸越來越頻繁,商場企業的商務文明禮儀亟需進行的培訓以一改過去的落后的面貌。
經過不斷的努力,北京工商大學傳藝學院04—06級學生黨支部爭取到了學院中文教研室的老師和個別專門從事商務禮儀工作的校外人員的支持。在開展商務文明禮儀培訓時,南關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都認真組織相關商場企業的員工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并對這些員工提出了嚴格要求,有力保證了該項工作的落實與實施。通過培訓,不少工人員工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進步,商務文明禮儀有了明顯的改善。受與傳藝學院合作的啟發,南關村還積極與別的單位合作繼續堅持把商務禮儀培訓工作繼續下去。
知奧運,奧運知識及英語講座工程。談起北京2008奧運會,無人不知,但是細問具體的與奧運相關的知識時卻很少有人能答上來的。因此對村民進行奧運知識普及培訓也當務之急的一項工作來做,同時因這是知識普及工作,這也需要能長期堅持的。起初,進行奧運知識普及時主要以點對點的傳授方式,隨著感興趣的人的增多,學院04—06級學生黨支部及時改變授課方式,改為集中傳授、當場解釋等方法。通俗易懂的奧運知識以及詳盡的解釋,使得整個奧運知識普及講座都變得很受歡迎。伴隨著奧運會基本知識的普及工作的蓬勃開展,迎奧運日常生活英語用語的講座也緊張而又繁忙的緊湊開展。
學科學,計算機知識普及和知名企業上網工程。正如村官助理李靜的到來一樣,李靜給南關村村委會帶來了新鮮血液,而大學生黨員進入農村開展社會實踐則一樣給南關村黨支部帶來了新的視野。大學生的到來帶來了不少新鮮事物,其中最明顯就是辦公用品電腦的使用,把電腦應用到日常辦公中去,工作效率有了明顯提高。但是會用電腦的人卻是鳳毛麟角,因此計算機知識的普及也變得尤為重要。結合李靜的專業背景,同時學院04—06級學生黨支部中精通電腦的人也不在少數,學習科學尤其是學習計算機知識成了急需所需。緊隨著計算機知識的普及,南關村不少知名企業紛紛表示希望能給他們建立相關的網站,網站制作正在緊張的進行之中。
(三)互通有無,友善往來,充分發揮彼此的資源優勢和特色特長
經過長時間的交流以及在合作中的接觸,南關村體會到了大學生的鮮活特點,北京工商大學傳藝學院學生黨支部則充分發掘到了南關村的豐富資源。雙方都一致認為只有充分發揮和利用彼此的資源優勢和特色特長才能使基層黨組織共建的合作開展得更好,覆蓋面也變得越寬廣,彼此受益也更多。
北京工商大學傳藝學院04—06級學生黨支部中不少黨員均是新聞專業的學生,他們有著新聞專業知識的背景,無論是在學術水還是在業務水平上都要遠遠高于南關村黨支部的大多數黨員。為了配合南關村做好宣傳工作,傳播與藝術學院04—06級學生黨支部的黨員們紛紛擦拳拭掌,給南關村的宣傳媒體《南關簡報》出謀劃策,還對《南關簡報》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新聞報道方面的培訓,指出如何寫好各類新聞稿。針對《南關簡報》存在的問題,則指出了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傳藝學院新聞專業學生的大力幫助和支持下,《南關簡報》的質量有了很高的上升。
此外,在我院第四屆學術藝術周如火如荼的開展著的時候,我院學生黨支部正在籌劃在南關村組織年紀相對較小的小朋友到我校參觀藝術作品展覽,以從小就培養他們的藝術細胞。
南關村景泰藍廠是南關村在京郊較為著名的鄉村企業。著名開國元勛薄一波先生就曾為其題詞“技藝精湛”。學院學生黨員仔細參觀了南關村景泰藍廠的展廳以及生產流水線。在參觀過程中,盡管不少學生都是學習藝術專業的,應該說是見多識廣,但大家都被那一件件精美的景泰藍作品深感佩服,尤其是在參觀景泰藍的每道制作工序時,看著工人們的那熟練的制作手藝,學生們無不驚嘆,許多學生都躍躍欲試。經過與南關村領導和景泰藍廠領導協商,雙方已達成將景泰藍廠設立為傳播與藝術學院的實習基地的意向,計劃擇期舉行掛牌儀式。
(四)學習先進人物,領略先輩們高尚的人格品質
在南關村,有不少的先進人物,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南關村前任老支書李汝英和現任村支書陳書記。李汝英是一名紅色老黨員,在南關村擔任了20年的村支書,在他的帶領下,南關村的經濟實現了蓬勃的發展,尤其他還是一名自學成才的老民間藝術家和北京市勞動模范,被授予“北京市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的稱號,南關村的景泰藍廠就是在他的努力下創辦起來并發展至今盛久不衰。而現任的村支書陳書記此前則是南關村的一名村屬企業的經理,在他的經營管理下,南關村的村屬企業逐步發展壯大,更是為南關村的財政收入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他們身上,都有著老一輩們的堅忍不拔、艱苦奮斗的吃苦精神。傳藝學院04—06級學生黨支部在南關村開展活動時,便先后走訪了兩位先進人物,領略了他們高尚的人格品質。
(五)時刻關心村官助理的成長,做好村官助理的堅強后盾
作為南關村的村官助理,北京工商大學2006屆畢業生李靜同學在每次雙方合作開展工作時均發揮了至關重要的橋梁作用,她除了日常工作外,還時常不辭辛苦地為了紅色“1+1”的活動來回奔波,負責聯系各方,做好準備工作。因此,每次前往南關村開展支部共建工作時,學院黨總支領導總是會親切的詢問李靜在南關村的工作情況和生活情況,為她帶去學校的校刊和學院的院刊,以便他及時了解學校和學院的工作情況;在學院“以評促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和學院“學術藝術周”期間,學院給李靜同學帶去“評建專刊”和“藝術周專刊”的院刊和帶有藝術周標識的文化衫,并表示如果李靜有什么困難的話就及時跟學校溝通,學校和學院一定盡最大努力給予幫助,堅決做好李靜的堅強后盾。通過這一系列活動,李靜同學感受到了學院的關懷,表達了要把村官助理工作做好的決心。
三、憧憬未來,為建設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自2006年7月31日與房山區城關街道南關村簽訂紅色“1+1”活動協議書起,北京工商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04—06級學生黨支部便積極與南關村黨支部密切配合,開展了一系列基層黨組織的黨建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在這些活動和工作中,學生們不僅對農村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增長了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更鍛煉了自己的意志,錘煉了自己的人格,真正實現了“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目的。
成績只能代表著過去,紅色“1+1”活動作為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配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的舉措,需要探索的路途還很漫長,無論前面的路途如何,我們定將一如既往地把紅色“1+1”活動的工作繼續嚴格的開展下去,為基層黨組織貢獻工作做貢獻,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奉獻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