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日報對北京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座談會進行報道,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北京希望工程30年來,累計募集捐贈款物近12億元,助力120多萬青少年學習成長,努力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12月26日,在北京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之際,北京團市委舉行座談會,受助學子、愛心人士齊聚一堂,共話愛心與希望。
當年的受助學生成了捐款人
座談會上,來自北京市煤氣熱力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的王紅蓮身份十分特別。她既是希望工程的受助者,又是希望工程的捐款人。2006年,房山學子王紅蓮因為家庭困難,面臨著是考大學還是早早工作為家庭分擔壓力的艱難抉擇。這時,學校老師為王紅蓮申請了北京希望工程“學子陽光”首都家庭經濟困難優秀大學生扶助項目,鼓勵她繼續深造。
“是希望工程幫我圓了大學夢。”在“學子陽光”項目的資助下,王紅蓮如愿考上了大學,并在大學期間入了黨。本科畢業后,他又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研究生。如今,王紅蓮已是北京市煤氣熱力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的一名工程師,并獲得優秀科技成果獎等多項榮譽。
“當時結對資助我的是王浚國爺爺。王爺爺對我關心備至,經常寫信鼓勵我。我下定決心,要像王爺爺這樣的愛心人士一樣,將來也要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參加工作后,王紅蓮通過“學子陽光”項目資助了一名大學生,成為了希望工程的捐款人。令人欣慰的是,這位受到資助的大學生也表示,將來也要幫助其他有困難的人。
北京希望工程實施30年來,涌現出無數感人故事。許多受助學子像王紅蓮一樣,收到希望工程的愛心后,又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助力青少年“有學上”到“能成才”
希望工程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以改善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設施、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重返校園為使命的社會公益事業。1994年,北京團市委響應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號召,在東城區北新橋的一座老樓里,宣布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成立。從此,“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成為北京各級團組織的莊嚴承諾。
30年來,北京希望工程累計募集捐贈款物近12億元,資助青少年120余萬人次,由北京募款援建的希望小學先后在30個省區市落地興建。截至目前,北京希望工程累計援建希望學校576所,改善教育教學設施2258所,惠及600余萬青少年。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學得好、能成才。30年來,北京希望工程緊扣青少年成長發展需求,不斷創新公益項目,努力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2024年,在“挑戰杯”首都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北京希望工程創新設立“青燃希望”公益服務專項賽,吸引全市66所高校1萬多名大學生參賽,支持優勝項目在28個省區市開展實踐活動,助力青年成長成才。
來自北京工商大學的喬子栩是一名退役大學生士兵。讀初中時,喬子栩受到了希望工程的愛心資助,支持她順利完成學業。“這份關愛照亮了我的生活,在我心中種下了一顆努力學習、回報社會的種子。”
后來,喬子栩考上大學,并選擇參軍入伍報效國家。退役回到學校后,她再次和希望工程結緣。在“挑戰杯”希望工程公益服務專項賽中,她參與的項目獲得了希望工程的孵化資金支持。今年暑期,項目團隊來到黑龍江漠河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與當地青少年一同升國旗、唱國歌,將愛與希望帶到了祖國北疆。
為青少年繼續播種新希望
把希望工程這項事業辦得更好,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共青團提出的明確要求。
近年來,北京希望工程著眼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化開展“我在北京有個家”對口支援青少年關愛項目,開展航天科普、與體育冠軍有約、石榴籽祖國行等融情交流活動,募集捐款920余萬元,覆蓋青少年5萬余人次,在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發揮重要作用。
北京希望工程還創新推出“希望書桌”青少年關愛項目,一體推進困境幫扶、思想引領、志愿結對等工作,獲評團中央2023年度共青團服務鄉村振興優秀案例。未來,北京希望工程還將適時推出青少年心理健康項目,為青少年解難事、辦實事。
北京團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共青團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寄語精神,講好黨的領導下愛心傳遞的故事,持續提升希望工程社會效能,持續增強公益事業發展動能,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持續推進希望工程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