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京報客戶端報道了對于鐘南山院士的“新冠(Omicron)疫情動態(tài)及應對”的科普講座中多所高校師生的“課堂”感受,我校學生包含其中,現(xiàn)轉載如下:
12月15日下午3點,“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主辦的“全國高校抗疫大講堂”中,以遠程形式進行了《新冠(Omicron)疫情動態(tài)及應對》的科普講座。他系統(tǒng)分析了全國范圍第二波奧密克戎疫情的特點,介紹了奧密克戎的生物學特征、致病性,以及在大學教學環(huán)境中如何讓學生加強個人防護。
讓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財務201班學生張城瑞感受頗深的,是鐘南山對于近期廣泛傳播的“早也陽、晚也陽、不如大家一起陽”說法的回應。“他認為這種觀念不可取,很短時間內大面積感染會影響正常社會秩序,而且容易導致新的變異株出現(xiàn)。我十分同意院士的看法,雖然新的防疫政策有所放開,病毒的毒性有所減弱,很多感染者基本可以自愈,但這不代表疫情已經結束,我們仍應該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加強防護。”他談到,應理性應對疫情,做好抗原檢測,避免過度囤藥、恐慌和散布不實言論。
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學生張城瑞在收看講座。受訪者供圖
新聞鏈接:https://m.bjnews.com.cn/detail/1671154164169623.html?shareuser=166055049014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