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北京考試報》刊發文章《梅坤:搖著輪椅上大學》,報道了我校理學院學生梅坤的事跡。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聯系梅坤,費盡周折,因為他上課從來不帶手機,只為了專心聽講。按約定時間,11月26日下午1點左右,記者到達北京工商大學良鄉校區,趁他沒課間隙,對他進行了采訪。
走進宿舍,18歲的梅坤坐著輪椅,在電腦上看書。這位4歲時失去雙腿的男孩,身殘志堅,勤奮好學,搖著輪椅上大學。
報36個數學專業
梅坤,北京工商大學理學院數學系本科大一新生。雙腿截肢的他成為特殊學生。
11月26日上午,雪后的北京道路結了冰。梅坤早晨照常6點起床,洗漱完畢,搖著輪椅去上課。
14年前,出生在延慶縣外炮村一個貧困農戶的梅坤,在村口被一輛逆行的大卡車超速撞倒。截肢!從那以后,梅坤失去了左小腿和整條右腿。
但梅坤從小學到中學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為了考入理想的大學,高中3年,他每天早起背書,晚上復習到12點后。
特別喜歡數學的梅坤,學習數學的時間比其他學科多,數學成績當然也特別優異。每當有同學數學題不懂時,都是第一時間找梅坤幫忙。“高考考數學那天,我重感冒,頭暈腦脹,做錯了一道將近20分的大題,發現時已來不及改了,最后只考了125分。”提起這個失誤,梅坤至今耿耿于懷。
因為喜歡數學,填報高考志愿時,梅坤把本科一批6所平行志愿高校的36個專業都填成了數學專業。最后,他以理科584分的成績被北工商數學專業錄取。
“志愿填報都是我自己決定的,父母也尊重我的意見。老師看了,認為學校志愿梯度拉開了,也沒有意見。”說起志愿填報,梅坤覺得當初的決定沒錯。
宿舍里的“智多星”
在寢室里,梅坤的床鋪比其他同學矮。與同學的“上床下桌”不同的是,別人睡上鋪,他睡下鋪。這是學校老師專門照顧他而設置的,方便他上下床。另外,學校還給他配備了一張書桌,幫他安裝了專用輪椅充電設備。
開學初,學院專門為梅坤成立幫助小組。成員都是他同班、同宿舍的同學。如今,三個月過去了,在5個人的小寢室里,梅坤成為室友的“智多星”,給同學和室友答疑解惑,出謀劃策。
“梅坤點子多,每當我們遇到困惑時,經常是他給出主意。”來自四川的室友王斌說,當初他高考志愿沒報好,入校時心里有很大落差。在梅坤的安慰和鼓勵下,他逐漸調整好心態,適應了大學生活。
理學院新生杯辯論賽冠軍張兆鵬說,自己得益于梅坤的幕后幫助。幫忙上網收集資料、指導辯論技巧和方法、充當反方辯手陪練……比賽前夕,加入學校演講與口才協會的梅坤,成為室友的“教練”。作為學校社團活動積極參與者的張兆鵬,在梅坤的幫助下,參加的社團活動從5個減少到1個,學習和參加社團活動兩不誤。
在同學眼里,梅坤是一個自立、堅強的人,是他們學習的榜樣。作為上課全勤的一員,剛開始,梅坤會提前探尋上課教室的情況,有時晚上自己去熟悉教室,以防第二天上課遲到。
不花家里一分錢
車禍后的幾年間,梅坤記不清經歷了多少次大小手術,本就平凡的家庭一貧如洗。父親關掉了修車鋪,靠出門打短工維持生計;母親成了全職媽媽,在家照顧兒子的起居生活。
為了幫助梅坤順利入學,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了“助無腿學子圓夢大學”的微公益項目,20天籌集到2.6萬元,解決了他大學4年的學費、住宿費和一臺新筆記本電腦等費用。
新生開學當天,梅坤通過“綠色通道”順利辦理了入學手續。學校領導和學生處、后勤處、規劃處、學院等部門負責人一一與梅坤見面,了解情況,針對他的衣食住行、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制定了解決方案。食堂還專門給他開個窗口,他的菜比其他學生優惠,一頓飯只需一兩元錢。
每周四、五下午,沒課的梅坤都會在學院辦公室打“下手”,幫老師整理材料。每周6小時的勤工儉學,一個月他可以得到160元的報酬。
學雜費有愛心人士幫扶,生活費靠自己勤工儉學。開學時,父母留下的1000元,一個月過后,他1分錢也沒動。
“我很慶幸成為北工商的學生。開學當天,學校送來了床單、被子等生活必需品,學院老師還給了我500元資助,作為鼓勵。”梅坤說,學生、老師給予的幫助,讓他內心充滿了溫暖。
如今,梅坤已經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大一學好基礎知識,大二開始為考研做準備。他的理想是當一名教師或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