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青年報對我校舉辦的“一帶一路”中歐科技發展國際論壇暨第一屆環境·食品安全與健康國際學術研討會進行報道,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楊潔)11月26日,北京工商大學舉辦“一帶一路”中歐科技發展國際論壇暨第一屆環境·食品安全與健康國際學術研討會,共同探討如何加強“一帶一路”中歐相關國家科技合作交流,助力環境、食品安全與健康相關學科發展和創新。
在環境相關學科的研討會上,清華大學賀克斌院士指出,溫室氣體減排和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具有顯著的協同性,低碳能源轉型對大幅減少大氣污染物暴露相關的健康損失起到了重要作用。針對建設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過程中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賀克斌呼吁青年學者致力于標準制定、模型自主研發和平臺建設的相關研究,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在論壇上,來自北京大學的朱彤院士梳理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空氣質量指導指南(AQG)的制定歷程。他認為,在AQG修訂的大背景下,我國的相關標準的制定和現狀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除空氣污染外,氣候變化也是影響健康的主要暴露指標。“碳達峰與碳中和為我國空氣質量改善提供了巨大驅動力,并對未來努力目標和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
要充分發揮環境學科在食品鏈污染防治的優勢,以及食品學科的輻射作用,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院士建議,要促進環境、食品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進一步加強中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環境、食品領域的交流。
本次會議還圍繞當前環境、食品安全與健康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開展深入探討,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專家學者及1000余名高校師生及研究人員共同參會。
新聞鏈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1-11/27/content_rGAve0F7.html?gid=2V1Qqd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