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共同組織開展的2024年首都高校師生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計劃,共有來自北京92所高校的千余支團隊申報。經專家對立項團隊進行成果評審,共評選出一等獎10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30項、優秀獎39項。我校三個入選項目分別斬獲一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
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
益生益農——緩釋多功能復合益生菌劑賦能有機肥助推綠色農業發展
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肥常靠譜” 實踐團分別前往北京市昌平區陽坊鎮、北京市平谷區大華山鎮和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的各個農業基地,開展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走訪、基層訪談和數據分析,實踐團深入了解各基地的作物種植情況、土壤狀況、種養結合產業以及農民在農業生產中面臨的實際問題,深入了解了緩釋多功能復合益生菌劑在不同農業場景中的應用現狀及其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如何優化其使用效果、提升農業產量和經濟效益的具體對策建議。實踐團成員不僅致力于研發綠色肥料等創新產品,還積極探索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有效途徑和模式。不斷完善和創新綠色肥料等農業科技產品,同時加強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力度,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此外還將積極推廣優秀經驗做法和成功案例模式,為其他地區的農業科技發展和鄉村振興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指導老師:萬賢 趙曉萌
團隊成員:張鈺婕 明洋 劉景浩 魏雨潔 劉欣雨 董林森 蓋亭宇 王若冰 鄔義坤 鄒佳妮 駱睿涵 陳馳
商學院
青振黃山店,數商賦新能
商學院“青振黃山店”實踐團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北京市政府的京郊發展規劃,積極與黃山店村對接,深入了解其發展需求,分別開展直播帶貨、文旅宣介、旅游策劃、文創產品、志愿服務、金融支農、培訓咨詢等不同的活動,致力于探索和實踐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路徑。通過數字化手段,結合商學院的學科優勢,推動了鄉土經濟和文化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為京郊農村注入新動能。項目不僅聚焦黃山店村的可持續發展,還通過示范效應,力求為整個京郊地區提供創新發展的模式和成功經驗。商學院師生以專業知識和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并推動京郊農村的全面振興,助力首都北京實現城鄉融合、協調發展的戰略目標,為國家鄉村振興和首都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該項目也是我校與房山區周口店鎮黃山店村“百團興百村”專項實踐的階段性成果。
指導老師:趙杰 李佳昕
團隊成員:吳玥 盛薪縈 陶子墨 張楚佳 張睿涵 羅亦雯 潘碩 韓佳音 時晨曉 李芊芊 趙彤 張壹然 王昕煒 徐曦 葛云飛 徐欣婧
食品與健康學院
裕釀新途,同心共建——科技賦能助力鄉村產業融合
食品與健康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深入平谷區大華山鎮,充分發揮團隊成員各自專業優勢,以專業素養完成桃酒實驗設計,原料處理,數據記錄,數據分析等工作,打造成果轉化應用場景。同時積極參與“村課、村播、村晚、村耕”活動,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校地共建。真正做到在學習中拓寬視野,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全力為大華山高質量發展和高大尚平谷建設貢獻青春力量,推動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科技助力鄉村振興。項目的實施不僅有助于傳承與發揚小裕子村獨特的釀酒文化,提升品牌影響力,還能通過科技助力促進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提升產品品質,拓寬市場渠道,增加村民收入,進一步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并通過深入研究為新的發展理念下鄉村釀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產品品質提升、市場渠道拓寬以及鄉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做出積極貢獻。
指導老師:朱晨晨 孟楠
團隊成員:王碩 韓宜君 王朝陽 蔡俊航 毛靜雯 張一帆 杜菁菁 張茜 韓爽 李育根
北工商學子在首都高校師生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計劃中取得的優異成績,是學校長期以來重視實踐育人、服務社會的生動體現。未來,北京工商大學將繼續發揮智力優勢,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為鄉村振興和首都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同時,學校也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為培養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