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發揮好專業教師的育人作用,不斷提高研究生課程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在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形成示范效應,2022年,生態環境學院積極響應學校號召,創新推動研究生課程思政改革,打造研究生課程思政微課示范,首批示范以“職業理想與職業廉潔”為主題,推出《大氣污染監測技術》、《現代環境分析技術》和《環境生態學》三門研究生微課。
大氣污染監測技術
《大氣污染監測技術》課程以大氣污染為監測對象,重點介紹大氣污染監測技術的原理和應用,使研究生系統地了解并掌握大氣污染監測技術的主要設備和應用,提升研究生分析和解決大氣污染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學以致用,為將來從事大氣污染監測工程設計、系統分析、科學研究及技術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礎。微課介紹了大氣污染監測的三種研究方法——現場實驗研究、實驗室研究和模式計算,在講授外場數據監測、空氣質量指數核算時,引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引導研究生充分認識到監測數據的真實性不僅是環境管理的基礎,也是環境執法的標尺環境執法的標尺,更是環保從業者不能觸碰的工作紅線。
老師課后的話:“希望同學們通過本課程學習,更加關注相關環境熱點問題,堅定環保行業的責任意識、廉潔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為環保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現代環境分析技術
《現代環境分析技術》課程關注環境分析技術的原理、儀器及應用,主要任務是對在開展污染物的環境行為、歸宿、生態效應、污染生態環境修復研究中對各種污染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系統介紹了環境分析的樣品預處理技術、痕量元素及重金屬形態分析、環境有機污染物分析等領域的基本理論、分析方法和應用案例。微課對環境中有機污染物分析進行概述,介紹了以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為代表的環境中典型有機污染物及其特性、痕量有機污染物分析的難點以及如何對環境中的痕量有機污染物進行分析。通過我國對《斯德哥爾摩公約》的履約工作成效,彰顯大國擔當,同時結合目前國產儀器的快速進步,提升研究生專業責任感。
老師課后的話:“希望同學們通過一些真實案例的學習,充分認識事物兩面性,全面客觀看待問題,同時掌握堅實的專業基礎,提升專業責任感,未來在工作崗位上扎實工作、服務社會、為國爭光”。
環境生態學
《環境生態學》課程主要介紹生態學理論、目前生態學各方向的研究進展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生對實際案例的分析能力,深刻認識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潛在綜合意義,實現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的協調,以滿足人類發展的需要。微課通過介紹全球水循環過程,指出陸地水循環與我們生活生產息息相關,引出我國為切實保障生態環境而頒布的生態保護紅線的制度。在此基礎上,深入講解守護生態保護紅線的重要性,以具體案例闡述黨紀國法對于損害生態環境行為的嚴厲追責,讓同學們認識到自己的專業責任,認識到環保職業廉潔的重要意義。
老師課后的話:“希望同學們通過課程及案例的學習,清楚看到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決心,‘生態興則文明興’、‘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高度的職業素養和職業廉潔意識為祖國的綠水青山、藍天凈土貢獻自己的力量”。
生態環境學院自成立以來,積極響應《北京工商大學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以高質量開展環境學科研究生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為責任使命,堅決落實研究生課程思政全覆蓋目標。2020年,多門研究生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試點,并入選學校研究生“最美課堂”;2021年,建立完善基于OBE理念的環境學科研究生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從課程思政育人總體目標出發,構建了生態環境學院研究生課程思政矩陣,對標5項思政要素、18個課程思政指標點,覆蓋全部36門研究生課,累計編寫研究生課程思政案例200余個,形成生態環境學院研究生課程思政案例匯編1套,相關成果在全國環境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研討會等重要會議上引起廣泛關注;2022年,學院進一步響應學校號召,創新推動研究生課程思政改革,陸續打造多門研究生課程思政微課示范,力爭實現全覆蓋。下一步,生態環境學院將繼續把研究生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建設作為學科建設的一項重點工作,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的主體作用,通過修訂研究生課程思政教學匯編、組織研究生課程思政教學比賽、承擔相關教改項目等繼續推進研究生課程思政改革取得實效,不斷提高環境學科研究生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