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法學院教育基金捐贈暨“華城杯”獲獎論文頒獎儀式舉辦。北京市華城律師事務所主任嚴奉平,07級校友、北京市華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海彥偉和王錦強律師,法學院李仁玉教授出席儀式。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校外專家,學院領導班子和學生代表參加了儀式。捐贈暨頒獎儀式階段由學院黨委副書記劉晶主持。
法學院副院長(主持)陳敦教授代表學院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他簡要介紹了法學院與華城所開展合作共建活動的情況,指出在民商事法律領域雙方具有共同的“基因”和內在契合度,在法學人才培養和實踐教學等方面也達成了廣泛共識。“華城杯”學術論文大賽是學院與華城律師事務所合作的第一個成果,今后雙方將繼續開展更多的合作項目,助力法學人才培養。
嚴奉平主任對獲獎同學表示祝賀。嚴奉平介紹了華城所的發展歷史、主營業務和律師團隊,他表示中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踐行依法治國需要法學發揮示范作用。同時他希望同學們能把握新的機會推動法治的發展,未來道路一帆風順,學有所成,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在捐贈儀式環節,北京市華城律師事務所向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捐贈人民幣5萬元,用于發展我院法學學科和培養法學創新人才。學院黨委書記馬韜光代表學院接受了捐贈支票。
陳敦宣讀首屆“華城杯”學術論文大賽獲獎名單,嚴奉平、海彥偉、王錦強為獲獎同學頒獎。隨后2022級研究生湯思源代表獲獎學生發言。他表示當代法學生要心系社會,珍惜學習機會,不斷提升科研水平,秉承鉆研刻苦的精神,不辜負學校、學院的期望。當今時代已進入數字時代,法學生也要關注數字時代帶來的法律問題,做好迎接數字時代法律挑戰的準備。
在教育基金捐贈暨“華城杯”獲獎論文頒獎儀式后,學院舉辦了數字時代法學教育與學術論壇,學術論壇階段由法學院教師陳冠華博士主持。法學院榮休教師李仁玉教授以“如何成為新時代有用的法學人才”為題作主旨講座。
李仁玉教授從“新時代的特征及其對優秀法律人才的要求”和“如何使自己成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優秀法律人才”兩方面,為同學們展示了當今時代的特點以及給出了如何成為新時代優秀法律人才的建議,為同學們今后的學習指明了方向。他提出萬物互聯時代要求法律人才必須具有國際化視野,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維護國家利益,運用國際法律規則推動全球治理。他希望法學生能以“法條為中心,以案例為素材”,逐漸養成“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大格局、逐步培養“讀書破萬卷”的學習習慣,成為新時代優秀的法律人才。
在優秀論文交流展示環節,法研2131班郎曉彤、法研2231班湯思源及法學204班李楠分別圍繞“數字時代金融服務”、“跨境電商避稅”、“網絡交易”問題,從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研究內容上對所著論文做了詳細分享。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苗鳴宇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姜雪蓮副教授和學校法學院陳冠華博士分別進行點評。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梁鵬教授作為本屆論文大賽的評委代表進行了總結發言。梁鵬從“為什么寫作”、“什么時候開始寫”、“如何練習寫作”等方面,強調了學術論文寫作對于法學生提高文獻檢索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并對學術論文寫作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活動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本場活動,對所處的時代背景有了深刻的理解,對未來的學習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學習了論文寫作技巧,明確了學習目標,感到收獲滿滿。本次活動是學院與華城律師事務所的良好合作的開端,雙方表示要進一步深入合作,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實踐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