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首批“雙證”在校研究生特邀(人民)調解員受聘儀式在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多元解紛訴調對接中心舉行。我院兩名研究生被聘為房山法院特邀調解員、房山區中和人民調解委員會人民調解員。房山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齊瑩,黨組成員、副院長沈波,房山區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韓笑怡,法學院黨委書記胥陽,院長陳敦,學校基層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房山法院掛職副院長張龍,就業專項輔導員劉心瑤出席受聘儀式。
會上,房山法院立案庭副庭長劉國承介紹了房山法院與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法院+高校”訴調對接機制建設情況。韓笑怡、沈波分別向我院兩名在校研究生頒發了人民調解員和特邀調解員聘書。帶教法官助理、兩名新受聘特邀(人民)調解員進行了表態發言。張龍結合掛職經歷就法校聯動多元解紛創新模式、交叉復合型法治人才培養等方面談了自己的深刻體悟與創新思考。
胥陽談到,近年來我院與房山法院、司法局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法院+高校”訴調對接的創新模式,聘用儀式是自去年成立北京工商大學基層法治研究中心后三方合作后的階段性成果。學生成為首批“雙證”調解員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是從課堂到社會的全方位能力鍛造,真正實現了“法治教育”與“社會實踐”的雙向奔赴、雙向賦能。陳敦表示,此次我院兩名研究生獲聘“雙證”調解員意義非凡,進一步將“法院+高校”的法校聯動多元解紛新模式推向了深入。期望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拓展與房山法院、房山區司法局的合作空間,深化合作層次。在后續合作中,會加強對在校生法律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多元解紛工作,實現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
齊瑩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深度挖潛更多解紛資源、整合更多解紛力量、形成更強解紛合力。“法院+高校”訴調對接工作機制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是復合型法治人才培養的創新路徑和多元解紛力量充實的創新嘗試。下一步,雙方要繼續完善合作機制,為基層專業調解隊伍培養探索更寬路徑,推動實現法院和高校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成果共創。
此次受聘儀式與交流座談的舉行,標志著我院與房山區人民法院在“法院+高校”訴調對接機制建設上邁出了堅實一步。未來,三方將以北京工商大學基層法治研究中心為平臺,以本次合作為新起點,不斷深化協同育人模式,攜手打造法治人才培養與社會治理創新的示范標桿,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培養更多適應新時代首都發展需求的復合型法治人才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