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同學們的數學素養,營造熱愛數學、鉆研數學的校園氛圍,數學與統計學院于3·14國際數學日(π day)舉辦“探尋數學文化 解析數學之美”首屆數學文化節。作為數學文化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師生有約”首期活動——數學文化節專題報告在良鄉主校區舉辦。此次報告特別邀請到我院博士生導師簡懷玉教授作為主講人。簡教授以“從最美數學公式談起”為題,為師生奉獻了一場精彩有趣、發人深省的報告。學院黨委書記周艷杰、黨委副書記畢平平、副院長王健及師生代表共百余人參加,講座由數學與統計學院黨委書記周艷杰主持。
周艷杰在講話中首先介紹了“3·14國際數學日(π Day)”的由來。她表示,3月14日是一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國際數學日的設立,不僅是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偉大貢獻,更是為了讓我們銘記數學之美麗及其在科技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她強調,舉辦數學文化節,旨在為師生搭建學習交流、提升數學素養的平臺,營造熱愛數學的濃厚氛圍,提高同學們邏輯推理、創新思維等能力,希望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探尋數學文化,感受數學魅力。
簡懷玉教授從魏晉期間偉大的數學家劉徽利用割圓術科學地求出了圓周率π≈3.1416以及祖沖之將圓周率的值精確到了小數點后七位數、領先于西方國家一千多年說起,重點介紹了歐拉恒等式及其一種證明方法。由于將數e、圓周率π以及三角函數完美的結合起來,歐拉恒等式
被稱為“數學明珠”和“最美數學公式”。簡教授首先介紹了18世紀數學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數學家歐拉的求學之路和學術成就,深入淺出地引領同學們走進了數學的神奇世界。通過回顧無窮級數、函數項級數、導函數、泰勒級數等概念和性質,簡教授完整、清晰地講授了歐拉于1748年在其代表作《無窮小分析》中給出的歐拉恒等式的一種巧妙的證明,從而得到了數e和圓周率π的準確值的表達式。此外,在報告中簡教授還向同學們介紹了高斯(Gauss)、伯努利(Bernouli)家族、希爾伯特等重量級數學家的學術成就以及如Euler常數、超越數、黎曼猜測等數學界的一些重要研究。簡教授的報告融合了豐富的中外數學歷史與文化,揭示了歐拉恒等式及其證明所蘊含的核心數學思想與方法,引導同學們更加深入地領悟相關數學知識的內涵、聯系和學術價值,使同學們深刻地領略到數學的優美與博大,激發了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究數學的欲望。
在互動交流環節中,同學們踴躍提問,簡懷玉教授耐心為同學們答疑解惑,他強調數學在各行各業中的基礎性地位,鼓勵同學們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中暢游,不斷探索數學的奧秘。同學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不僅激發了大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更加堅定了學好數學和學術探索的信心。
學院將以此次數學文化節為契機,為師生搭建更優質的交流研討和學習實踐平臺,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持續開展學術講座、專家講壇、經驗分享、交流研討等活動,通過專家引領、師生交流、朋輩互助,加強學風建設,提升育人質量,促進學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