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能源經濟名刊主編與青年骨干教師學術沙龍在阜成路校區舉辦。本次沙龍是學校舉辦的“2025年度第八屆財經一流學科聯盟會議”的數字經濟創新平行論壇。香港城市大學教授、Energy Journal聯合主編張林,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研究員、Energy Economics副主編、Energy Policy聯合主編蘇斌,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學部學科研究支撐中心執行主任、研究員姬強,經濟學院執行院長詹新宇教授、副院長許敬軒教授,經濟系系主任陳真玲教授、周梅芳副教授,金融系趙峰教授,貿經系周倩玲副教授、易芳副教授、王漫玉老師,國貿系姜佳彤和李靜老師,保險學系張寓副教授,清華大學、首都經貿大學等兄弟高校部分教師以及經濟學院博士、碩士研究生合計50余人參加沙龍研討活動。名家演講環節,由詹新宇主持;青年教師報告論文環節,由許敬軒主持。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張林作了題為“公正轉型與能源政策設計”的主題報告。他指出,效率更重視以最低成本進行生產,而公平性更關注的是資源在社會中的分配方式,效率提升可能導致公平性下降。他從個體、區域和國際三個層面分析了基于公平性的角度,政府如何通過可持續政策設計實現節能減排,提升能源效率。
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研究員蘇斌作了題為“Time Disaggregation in Input-Output Analysis of Energy and Emissions”的主題報告。他提出了一種采用月度數據的I-O分析框架,用以揭示隱含能源或排放及其總隱含強度指標隨時間演變的驅動因素。他使用中國的投入產出表和詳細的月度數據進行了實證研究與分析,驗證了該框架的有效性。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師王漫玉報告工作論文“Tailore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Mitigate Household Cooling-Demand Growth amid Demographic Shift”,文章首次在中國家庭能源消費領域實施RCT實驗,使用中國約1萬戶家庭的年度制冷電力消費數據以及1135個空調在2021年6-10月每15分鐘的用電記錄,研究發現具體行動引導信息可實現制冷用電量平均降低13.7%,到2050年,中國南方城市制冷用電量在不同情景下可能增長至當前水平的1.7-4倍。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周倩玲報告工作論文“Taxing Resources and Enterprises' Water Saving Behavior : Evidence from Water Resource Tax Reform in China”,文章研究中國水資源稅改革對企業用水效率的影響,首次同時關注制造業與服務業的企業節水行為,發現服務業企業、小型企業、民營及低資本密集型企業效果更顯著,證實了水資源稅改革政策的有效性。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趙峰報告工作論文“Corporate Climate Change Exposure Disclosure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hare Holdings”,文章利用文本分析法和機器學習方法創新性地構建了企業層面的氣候風險披露指標,實證研究了企業氣候風險披露對機構投資者持股的影響。研究發現,氣候風險信息披露通過降低股價崩盤風險、改善股票市場表現及提升企業聲譽,顯著提升了中國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持股比例。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師姜佳彤報告論文“When the Central Inspector Calls: Do Firms Speak Up on Their Low-Carbon Transition?”,文章創新性地構建了企業層面的低碳轉型信息披露指數,研究中央環保督察對企業低碳轉型的影響。研究發現,相較于清潔型企業,環保督察制度(CEPI)的實施,顯著提升了重污染企業的低碳轉型信息披露水平。該效應在國有企業、無環保背景高管領導的企業及數字化轉型程度較高的企業中尤為顯著。
每一位青年教師匯報完論文后,與會專家們都對其進行了精彩點評,有針對性地提出修改建議,并展開深入研討交流。
中國科學院姬強和詹新宇作沙龍總結。詹新宇感謝專家們的精彩報告和精辟點評,他鼓勵年輕學者要敢于跳出既定思維定勢,善于與領域前沿專家交流研討,勇于尋找突破口和提高點。經濟學院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和有組織科研活動,期待三位專家常來學院講學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