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由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北京居然之家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辦,北京工商大學教育基金會協辦的數字化轉型賦能商科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阜成路校區舉辦。本次論壇匯聚了兄弟高校專家學者、行業專家、期刊主編、校友及企業代表,共同探討數字商科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論壇分為開幕式、主旨演講和圓桌論壇三個環節。會議開幕式由商學院院長何玉潤教授主持。
開幕式上,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毛新述教授在致辭中對各位參會的專家和代表表示熱烈歡迎和感謝。他指出,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新技術變革引發商業邏輯和商業模式發生根本性轉變,對商科發展提出了重大變革需求,強調了數字商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希望與會嘉賓群策群力、分享智慧,為商科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正局級)、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副會長李燕凌在開幕式致辭中強調了數字商學學科發展的必要性,認為數字商學學科的發展需要全新的視野和統籌規劃,并強調了學校在此方面的學術地位和行業基礎。
居然之家控股集團總裁陳亮在致辭中分析了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的作用,以及居然之家在數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戰略目標,他強調了企業在數字化建設中的參與和對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的提供,并分析了企業與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機制。
主旨演講環節分為上下兩個半場。在上半場,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白長虹作了題為《商科數字化:為未來而學》的主旨演講。他討論了商科數字化對教育領域的影響,包括學生構成、學習方式和內容的變化,強調了教育變革的全面性,以及學習科學作為新興學科對教育改革的影響。科大訊飛高教研究院院長、高教事業部副總經理李禮作了題為《通用人工智能助力數字商科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的主旨演講。他討論了通用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以及如何培養學生超越機器的能力。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審計處處長陳俊作了題為《生成式人工智 能時代的會計科教創新》的主旨演講。他聚焦于會計科教創新,探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對會計領域的影響,強調了會計數字化轉型的趨勢,以及浙江大學在智能財務專業方面的探索和實踐。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總裁何勝利作了題為《基于產業鏈的商科數智人才培養》的主旨演講。他指出,在產業數智化,呼喚數智復合人才的要求下,要從企業數智化,升維到產業數智化,打通內部運營管理和外部商業創新,提出了人才要更懂硬科技,更懂數據,更懂產業的見解。該環節分別由人文社科處處長孫永波教授、人事處處長高麗華教授主持。
在下半場,北京工商大學注冊會計師行業研究院院長王鵬程作了題為《數字化浪潮、可持續發展與會計教育的未來》的主旨演講。他強調,在數字化驅動會計行業變革的背景,老師要在核心課程融入新的元素,開設適應未來的核心課程,從而引領國家數字化的未來。浪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事業部副總經理索黃聰作了題為《教育數字化轉型之路:浪潮在探》的主旨演講。他強調了人工智能賦能作為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方向,討論了數智校園架構在教育數字化中的作用,以及人工智能作為新型生產工具的重要性。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俞榮建作了題為《問路未來:工商管理學科變革發展的若干思考》的主題演講。他提出了工商商管理學科結合AI、研究范式變革、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教學模式創新的四個戰略發展方向。絡捷斯特企業數智服務部總監張旭作了名為《端到端數智供應鏈優化與智能決策》的主旨演講。他指出,端到端數智供應鏈遇到的挑戰,并結合企業案例分析了供應鏈網絡設計與優化內容。北京工商大學原副校長謝志華作了名為《數字化下的商科教育本質回歸》的主旨演講。他強調了新技術在促進人的能力培養中的作用,要用AI來解決我們人的能力提高問題。該環節分別由計劃財務處副處長張偉華教授、教務處副處長盧強教授主持。
本次論壇進行了三場圓桌論壇分享。期刊專場由《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副主任王軼教授主持,邀請《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編輯部主任李琳、《會計研究》主編劉國強、《審計研究》主編劉力云和《管理世界》編輯部主任閆妍,共同圍繞數字化賦能背景下期刊選題和創新舉措進行探討。工商管理學科專場I由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副院長王彥超教授主持,邀請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葛永波、南京財經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沈永建、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續慧泓、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楊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于鵬,分享商科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各高校在產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優秀經驗和典型做法。工商管理學科專場II由北京工商大學計劃財務處處長呂素香教授主持,邀請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陳金亮、河北經貿大學會計學院院長李西文、北京物資學院會計學院院長張軍、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周冬華,共同圍繞新質生產力背景下商科學科布局優化與調整分享經驗。
本次論壇是全球商科數字化教育大會的重要活動之一,不僅為與會專家學者提供了思想交流平臺,也為數字化轉型背景商科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分享,對于我校數字商科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未來,學院將以此為契機,繼續扎實推進落實學校商科數字化轉型,切實提升數字商科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助力學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