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規固本,嚴規鑄魂。6月4日,經濟學院在良鄉主校區舉辦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專題推進會暨“強國有我,青春與時代同行”大學生情景式黨課,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推動作風建設走深走實。情景式黨課作為經濟學院的黨建特色品牌活動,通過沉浸式思政教育模式,引領青年學子在黨性錘煉中厚植家國情懷,在思想淬煉中堅定理想信念。
學校黨委學生工作部副部長黨浩、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長張倩、黨委研究生工作部李昀澄,經濟學院執行院長詹新宇,黨委副書記李艷春,副院長馬雪嬌、牛曉燕、許敬軒,組織員柳金龍,全體輔導員,本科及研究生黨員,全體發展對象、積極分子和學生代表參加此次活動。活動由李千一和張苡鳴主持。
詹新宇致辭。經院學子要深入學習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自覺踐行黨的紀律和規矩。一要堅定理想信念,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傳承紅色基因,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特別是要緊密結合國家經濟建設的需求;二要錘煉過硬本領,做學習上的帶頭人。充分把握學校“工+商”的天然獨特優勢,充分利用學校和學院提供的優質資源,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增強學科交叉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三要弘揚新風正氣,做作風上的引路人。深刻領會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所蘊含的價值追求,自覺傳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李艷春作學院開展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學習教育階段總結。李艷春表示,經濟學院黨委通過“學、查、改、促”四維一體工作模式,構建起黨委統籌、支部聯動、師生共學的立體化教育格局。一是深化理論學習,增強學習深度,推動學習教育入腦入心。學生黨支部開展理論學習80余次,圍繞學習教育及“黨性修養”“作風建設”等主題開展交流研討30余次,學生黨支部骨干深入支部征求意見,形成了“原原本本學精神、深入一線搞調研”的閉環教育;二是優化內容形式,提升教育效度,推動學習教育見行見效。學生黨支部通過“集中學、專題學、研討學、自主學、體驗學”五學聯動機制,讓理論學習‘活’起來、‘實’起來;三是強化責任擔當,拓展實踐維度,推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學生黨支部推動理論學習從‘會議室'向‘生活圈'和‘實踐場'延伸,實現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同頻共振、深度融合。
經濟學院指導的宣講團入選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大學生講《大先生》”科學家精神宣講團,聚焦王乃彥、葛昌純等九位“大先生”,深入挖掘科學家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矢志報國的奉獻品格和勤儉樸素的作風底色,將科學家精神具象化、時代化,以榜樣力量引領作風建設走深走實。
張倩、黨浩為宣講團代表頒發聘書和贈送學習用書。這既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希望宣講團成員能夠嚴謹治學、客觀公正,深入挖掘科學家精神的內涵與價值,以生動鮮活的形式向廣大師生和群眾進行傳播。
開場舞《新的天地》拉開了情景式黨課的序幕。赤綢翻涌,素衣如雪,舞者緩緩勾勒出百年初心畫卷。流光掠影舞翩躚,以無聲韻律詮釋“守初心、嚴作風”的時代命題。
為深入學習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經濟學院黨委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以“學《摘編》、觀黨課、重實踐”為主線,巧妙地將黨建文化與藝術創新融合,創作了三個篇章《傳承·不忘初心的革命精神》《砥礪·不畏艱難的奮斗精神》和《踐行·不慕虛名的實干精神》,傳承中汲取力量,砥礪里鑄就風骨,踐行中詮釋擔當,讓清風正氣永駐校園,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第一篇章 傳承·不忘初心的革命精神
回望來時路,傳承紅色基因,從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鑄就信仰之魂;重溫紅船啟航,在詩朗誦和舞臺劇中感受革命先輩的堅定信念。
詩朗誦《紅船啟航》
詩朗誦《紅船啟航》生動再現了1921年黃浦江邊的場景,展現了革命先輩們在艱難險惡環境下緊握火種、信念不滅的革命精神。詩朗誦還融入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船精神的重要論述,強調不忘來時路、傳承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激勵著黨員們傳承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繼續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勇前行。
舞臺劇《半截皮帶,戰友情深》
舞臺劇《半截皮帶,戰友情深》生動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艱難歲月。舞臺上,戰士們衣衫襤褸,在沼澤草地中艱難前行,饑餓如影隨形。班長陳大山帶領著大家,面對絕境,毅然決定“借”周國才的皮帶充饑。當匕首劃向皮帶的那一刻,現場氣氛凝重到了極點。戰士們眼中滿是不舍與堅定,那皮帶承載著榮譽,更維系著生命。周國才眼中含淚,卻依然選擇將皮帶貢獻出來,因為他深知,革命的勝利需要大家共同的堅守。這一幕深刻地詮釋了紅軍戰士在困境中不屈不撓、為了革命事業甘愿犧牲一切的奉獻精神。
第二篇章 砥礪·不畏艱難的奮斗精神
奮斗是鐫刻在歷史長河中的永恒印記,每一段波瀾壯闊的征程,都離不開無數先輩以血肉之軀為槳,與時代浪潮奮勇搏擊。經院學子們通過精彩演繹,將奮斗精神的深刻內涵娓娓道來。
舞臺劇《背簍上的新長征》
舞臺劇《背簍上的新長征》講述了誕生于北京市房山區黃山店村的紅色文化符號——背簍精神,紅軍戰士小李、王硯香的艱難行進,展現了革命時期的艱苦卓絕以及戰士們堅定的信念與奉獻精神。經院學子以實際行動擔當使命,自2012年與黃山店村開展共建以來,經濟學院始終將黃山店村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實踐育人的重要基地,構建了“紅色教育+鄉村振興+實踐育人”三位一體的育人體系。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紅色基因傳承、基層深入調研、創新成果轉化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以紅色背簍精神為引領,在服務鄉村振興中增長才干、砥礪品格。共建十余年來,一批批經院學子在基層實踐中淬煉成長,讓紅色背簍精神在鄉村振興實踐中綻放新的時代光芒。
詩朗誦《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詩朗誦《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激昂響起,通過朗誦者飽滿的情感,讓經院學子感受到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建設者扎根祖國大地,將自己的智慧與汗水揮灑在每一寸土地上的奮斗精神和奉獻精神。他們不畏艱難險阻,在各自的領域默默耕耘,用一篇篇扎實的“論文”,為祖國的發展添磚加瓦。
第三篇章 “踐行?不慕虛名的實干精神”
實干是鐫刻在時代長卷上的鏗鏘足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永恒動力。在第三篇章中,經濟學院的學子們以“踐行?不慕虛名的實干精神”為核心,通過舞臺劇、情景講述等形式,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風貌。
舞臺劇《平凡之路》
舞臺劇《平凡之路》通過演繹江竹筠在監獄堅守信仰、黃文秀為扶貧不辭辛勞、張勇投身抗洪的故事,展現不同時代平凡人的偉大擔當。跨越時空的對話,激勵青年傳承實干精神。新時代青年學子肩負使命,定將在新時代奮勇前行。
詩朗誦《不“卷”不“躺”,紅心向黨》
詩朗誦《不“卷”不“躺”,紅心向黨》以時代浪潮為切入點,聚焦當代青年“內卷焦慮”與“躺平心態”,結合黨史中的先鋒事跡與青年黨員的使命擔當,號召廣大青年以信念為帆、以實干為槳,在黨和人民的事業中書寫無悔青春。
經院學子共同合唱《北京工商大學校歌》,用歌聲表達對學校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許。經院學子將黨的光榮傳統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為鏡,堅持以“工商一體化”理念為引領,永葆清廉本色,扛起時代擔當,在奮進新征程中書寫屬于經院人的青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