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為進一步完善研究生培養方案,培養高素質食品安全法規人才,構建適應市場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法學院召開專家論證會。學校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祝鈞、食品與健康學院教授李秀婷、副院長王蓓到會指導。會議邀請了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秘書長(CFAA )高級工程師杜鑒、CFAA法規和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高級工程師劉捷、IFF高級法規經理彭榮等行業及企業專家。法學院院長陳敦、副院長胡冰子、劉筠筠教授、郝琳琳教授參加了座談交流。會議由法學院黨委書記胥陽主持。
郝琳琳和劉筠筠教授首先對法學院研究生教學的總體情況進行了介紹,并就本次碩士培養方案修訂工作進行情況說明。在說明中,特別展示了學校在食品科學方面具有特色優勢和法學院在食品侵權法律責任、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領域的研究成果,也提出了學院準備在食品安全法規人才培養方面的諸多設想。
祝鈞充分肯定了法學院在食品安全法相關領域曾經取得的成績,并從工科專業角度分析了食品安全法研究領域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建議集中現有優勢,錨定教學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相關課程設置。
胡冰子重點聚焦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內容,從企業涉外合規的角度論證了食品安全法規人才在幫助本土產品應對國際標準差異,以及助力國家制定國際行業標準方面能夠起到的重要作用。
杜鑒首先表達了重回母校的激動心情,隨后介紹了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在食品安全法相關層面的已有作為。他談到,食品安全法規人才的培養涉及到食品生產領域的方方面面,且周期長、專業性強,在人才市場具有極高的稀缺度。他希望與北工商法學院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在“訂單式”人才培養、行業培訓、課題合作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同填補食品安全法規人才的市場空白,提升人才培養的核心競爭力,為食品行業注入新的更大動能。
李秀婷結合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多年的建設經驗,分享了自己在中國科技協會智庫建設中對于食品安全法規完善的見解。
劉捷著重分析了目前食品安全法規相關從業者的學緣結構,強調在交叉學科培養缺失的情況下,現有從業者對食品在研發、質量、銷售運營等方面存在認知短板。結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她對相關課程設置和教材編寫提出了諸多建議。
彭榮從企業運作實際出發,結合自身在食品聲稱領域的研究經驗,重點對人才培養中的實習環節發表了看法。他一方面肯定了學術培養基礎性意義,同時也就國際貿易爭端背景下,企業起草行業規定客觀性缺失的問題論證了行業需求和學科建設之間的差異。
王蓓作為食品與健康學院教學工作負責人,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分別從食品營養立法和安全立法兩個方面對交叉學科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提出了具體方案,并詳細論證了食品安全學、毒理學、食品營養學等專業課程的基礎性作用。
陳敦在會議總結中指出,聚焦食品安全法規人才培養是法學院對學校“工商融合”理念的具體落實,是貫徹“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的切實舉措,既可以在教學科研領域尋求長足突破,也能夠實現多學科人才培養的高質量就業。
會后,法學院將進一步加強與兄弟學院及行業企業部門的合作交流,在師資配備、學分分配、實踐課程設置等方面制定更為細化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