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學校著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 北工商青年行”實踐特色品牌,共組建620支社會實踐團隊,4600多人次師生奔赴30多個省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廣大青年在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服務、衛國戍邊等各領域勇當排頭兵和生力軍,匯聚起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青春動能。校團委依托“'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計劃“信仰行”生動實踐地打卡主題實踐,組織35個實踐團前往首都新時代發展標志地,感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
商學院“青振黃山店,數商賦新能”實踐團
在《大學生》雜志的10月專刊中,商學院“青振黃山店,數商賦新能”實踐團被“封面人物”欄目專題報道。學校組織青年師生以“挑戰杯”等創新創業項目成果轉化為牽引,通過“揭榜掛帥”科創競賽平臺,破解鄉村振興發展難題。商學院實踐團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北京市政府的京郊發展規劃,與黃山店村開展深入共建,先后20余次走訪調研,同學們將專業所學與鄉村振興的實際需求緊密對接,強化數字新商科優勢和服務型智庫支撐,通過文旅宣介、營銷策劃、直播帶貨等形式,推動黃山店數商文旅產業提質升級。
法學院“與法同行 守望成長”未成年普法宣講實踐團
在《大學生》雜志的“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專刊中,法學院“繪民生底色 鑄為民情懷” 青春走基層暑期實踐團、“與法同行 守望成長”未成年普法宣講實踐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利用假期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和調研活動。“與法同行 守望成長”未成年普法宣講實踐團的同學們發揮專業優勢,將理論學習與親身實踐結合起來,以情景劇、基層宣講、調查報告等多種豐富形式,把在 “信仰行”中收獲的所思所感落地轉化,聚焦網絡安全問題,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普法宣講活動。
“千人百村”平谷鄉村振興實踐團
在平谷區組織的“千人百村”社會實踐活動中,我校食品與健康學院、商學院、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語言與傳播學院6個學院共7支社會實踐團隊,45名師生走進平谷7個鄉村,開展了為期1個月的專題實踐活動。同學們深刻感受到農業科技創新的力量和鄉村振興的希望,結合專業知識推動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社會實踐不僅是一次文化和信仰的教育之旅,更是一次青年自我成長和社會參與的實踐過程。
“非FUN創意”志愿者實踐團
在“‘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的“志愿行”中,我校志愿者積極參與北京文化論壇、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志愿服務,受到了社會各界和上級部門的點贊和認可。由我校設計與藝術學院學生為主體參加“2024年攜手創城 益起京彩公益”廣告大賽,學生們積極參與精神文明建設公益海報設計,為公共文明引導員設計卡通形象,校地共繪文化墻,引導樹立良好文明風尚,推動文明實踐蔚然成風。
今年9月,“中國式現代化 北工商青年行”行走在中國大地上的愛國主義實踐育人項目榮獲“時代新人強國行”首都大學生主題社會實踐優秀案例。北工商青年用自己的親身實踐奔赴祖國山海,將青春力量奉獻給“中國式現代化”,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擔當,交出了一份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北工商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