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挖掘房山區的歷史人文資源和紅色基因,深入了解房山區在“十四五”期間的發展規劃,多方位展示生態房山、文化房山、科技房山、歷史房山的生動景觀,傳媒與設計學院、房山區政協、房山區攝影家協會、燕山攝影協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知首都,愛北京,走進大美房山”系列文化講座。10月20日下午,此次系列文化講座的第一講在我校拉開帷幕。房山區政協副主席、房山區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趙永祥,房山區攝影家協會主席馬福,燕山地區攝影協會會長劉建軍,房山區攝影家協會秘書長劉強,北京燕山文聯攝影協會副主席朱大鵬出席此次活動。講座前,我校紀委書記、監察專員歐陽媛會見了趙永祥副主席一行。講座由傳媒與設計學院院長王擎主持。傳媒與設計學院近百名在校研究生參加講座。
大美房山,天高地迥,盛景萬千。趙永祥、劉建軍、劉強、朱大鵬和馬福等五位攝影家結合各自的攝影作品,從不同角度展現了房山區深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與時俱進的科技發展成就。
趙永祥采用影像與敘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他攝影鏡頭記錄下的自然風光,全方位展示了房山區地理風貌和生態變遷。北京市第三高峰百花山、上方山、天方塔、葡萄酒莊等多幅攝影作品,將光與影、天與地、房與山、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得淋漓盡致。劉建軍通過“工業感”十足的紀實攝影作品,為同學們展示了燕山石化工業園區內的工作場景,以點帶面呈現了科技房山的精彩樣貌。劉老師的攝影作品注重光影和線條的配合,讓與會同學深刻理解了影視作品記錄社會變遷的重要功能。
劉強以房山區古塔系列照片為切入點,以歷史文化發展為軸,闡釋了文化房山的豐富內涵。以云居寺北塔等代表性古塔為例,展示了唐代、元代、清代等不同時期古塔樣貌,通過文化之美與設計之美,激發了與會同學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朱大鵬以“用愛來采掘創作身邊的美景”為主題,通過攝影作品重點展示了現代房山的生動面貌。他鼓勵與會同學要用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捕捉身邊的精彩時刻,借助影像方式傳達對房山、對北京、對祖國的愛。
80歲高齡的馬福通過他幾十年來拍攝的照片掠影,多維度地展現了房山區的特殊地質地貌,飽含深情地講述了他對人文地理攝影的理解。馬福的作品宛如一本有生命力的地圖冊,讓與會同學沉浸在大美房山的秀美風光中。
在提問環節,與會研究生和五位主講老師進行了積極互動,現場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傳媒與設計學院旨在通過系列文化講座融通“四史”教育和美育教育,引導在校大學生通過了解房山、熱愛房山、宣傳房山,進而了解北京、熱愛北京、宣傳北京,助力學院師生增強對接房山區文化產業發展需求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