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至24日,由中國區域金融年會理事會與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區域金融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和區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承辦的第十屆中國區域金融年會在京召開。來自相關部門、各科研院所及高校、知名期刊、金融機構、企業等在內的300余位專家學者及相關人士出席了本次現場會議,并圍繞“不確定環境下的區域金融創新”這一主題的最新學術研究,進行了廣泛交流與深入研討。線上近27萬人觀看了本次年會的圖片直播。
4月24日上午,第十屆中國區域金融年會開幕式在我校召開。學校黨委書記黃先開教授出席會議并致辭。上屆年會主辦方、河北金融學院副校長韓景旺教授以及協辦單位代表、中國縣域經濟報社社長劉彥廣先生分別致辭。經濟學院院長倪國華教授主持開幕式。青島大學黨委書記胡金焱教授主持論文頒獎儀式。中國區域金融年會理事長、我校經濟學院區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楊德勇教授主持大會主題演講環節。
黃先開在致辭中向與會者介紹了學校的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情況,他表示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探討“不確定環境下的區域金融創新”,既是專家學者們對新時代提出的重大經濟金融問題的回應,也與北京工商大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更好地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的使命和目標。這次會議是業界與學界互動的一個平臺,必將推動區域金融理論的創新和發展。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教授發表了題為“宏觀經濟運行:若干需要關注的問題”的演講。李揚教授認為目前需要關注三個宏觀層面的問題:一是在疫情得到初步控制,以及歐美主要國家保持擴張性政策的情況下,全球經濟進入緩慢復蘇階段;二是中國經濟會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如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2021年的中國經濟增速可能呈現季度性的前高后低格局,貨幣供給增長將不亞于世界其他國家,政府債務風險管理是未來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之一;三是全球債務泛濫,巨額債務處理將是后疫情時代最重要的任務。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創始秘書長楊再平教授就“有效區域金融運作需政府與市場積極互補互動”發表演講,通過分析區域經濟成因、區域金融運作機制以及區域金融運作效能,探討政府、市場與區域金融之間的互補互動關系,指出,在轉為以內循環為主以后,需要進一步打破地方壁壘及其自成體系的大而全或小而全的諸侯經濟,大力發展省際貿易及專業化分工,細化深化開拓國內市場。
教育部金融教指委副主任吳曉求教授發表了題為“現代金融的本質”的演講,他指出現代金融的本質就是創造資產的流動性。金融的發展需要彈性,而彈性主要來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來看,主要通過科技推動,來促進金融功能和金融效率的提升,同時注重金融風險的管控。最后,吳教授還強調,傳統金融更關注過去,不關注未來,而現代金融打破了線性的關系,更加關注未來,更加關注不確定性,更加關注成長性。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教授發表了題為“金融科技與區域金融發展”的演講,他簡要闡述了金融科技對現代經濟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他指出,數字經濟改變了傳統經濟學領域關于規模經濟、范圍經濟、貿易比較優勢理論等研究的理論框架,將金融服務延伸至金融系統之外的其他市場主體中,如企業和居民,由此大大拓展了金融服務的邊界、范圍和對象。金融與實體經濟一樣,具有空間集聚、物理集聚、地理集聚特征,科技尤其是數字技術對此產生了革命性影響。數據本身也成為一種生產要素,很多地區尤其是東部沿海城市掌握了大量非標準化、非結構化的數據,如果加以采集管理運用一定能提高普惠金融的深度、廣度。因此,金融科技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供應鏈金融。周教授強調,在發展金融科技的同時,需要注重數據隱私及市場壟斷問題,以及保證金融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吳衛星教授結合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了以“低借高貸:網貸市場復雜投資者的信用套利”為題的演講。吳教授利用人人貸超2億條數據研究了精明投資者的信貸套利行為。他指出套利者在P2P借貸平臺以低借高貸賺取差價。與非套利者相比,套利者擁有更大規模的投資組合,他們通過將有限的金額投資于一定數量的貸款來分散信用風險,也能夠識別風險更低、回報更高的優質貸款。吳教授通過對2015年平臺利率定價機制改革這一外生沖擊事件的研究,發現基于大數據進行定價可以防止套利,并建議監管機構應密切監控套利行為,不斷評估其后果。
24日下午,大會開設二十個線下平行分論壇,分別圍繞“區域金融”“公司金融”、“數字金融”“金融發展”“金融創新”“普惠金融”“金融市場”“鄉村振興”“農商行轉型升級”“鄉村振興與地方金融發展”等主題,與會嘉賓進行了精彩的學術分享和交流。
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呂素香教授主持了年會閉幕式,感謝與會嘉賓對本次年會的支持,五家行業機構與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下屆年會的舉辦方、山西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文龍教授向與會者發出邀請,期待大家來年山西太原再相會。
中國區域金融年會于2011年由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發起,是全國金融科研與教學機構、政府部門、金融實業部門和工商企業界舉辦的以金融、投資學術和實務交流為中心的專業化、常設性論壇。中國區域金融年會致力于推動金融學界與政府部門之間政策溝通、金融學界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理論與實踐交流、金融教研機構之間的信息和經驗分享,努力打造成為全國金融研究中心、區域金融合作與建設引領中心和高校金融教學改革試驗中心。
自成立以來,先后在北京、新疆、石家莊、蘭州、鄭州、濟南、邯鄲、呼和浩特、溫州、雄安、北京舉辦過十屆年會,參會高校達100多所。歷經十年的發展和積累,中國區域金融年會碩果累累,社會影響力迅速提升,不僅大力推動了區域金融改革與創新研究,以及中國區域金融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同時也促進了金融領域學科建設和學術交流,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和廣泛贊譽。未來,中國區域金融年會將繼續努力凝聚更多專業力量,推動區域金融研究與國際交流,年會也將繼續推動政產學研合作,推動最新研究成果盡快應用于中國區域金融改革和發展實踐,為經濟發展及高校金融人才培養做出更多貢獻。
作為本次年會的預備會,中國區域金融年會4月23日下午召開了主題為“新時代背景下金融學科建設研討”的理事會論壇,論壇由我校經濟學院院長倪國華教授和黨委書記呂素香教授分段主持,來自全國六十余所高校校院領導以及部分金融教指委、金融專碩教指委委員圍繞金融學科建設展開了熱烈討論。青島大學黨委書記胡金焱教授提出要在“新文科”建設中實現金融學專業重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吳衛星教授指出可以通過凝練學科方向、匯聚學科隊伍和構建學科基地等做強經管學科,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李建軍教授與大家分享了關于學科評估及一流專業建設的思考。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內蒙古財經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吉林財經大學、廣東財經大學、重慶工商大學、山西財經大學等金融學科相關負責人圍繞金融學科建設與金融人才培養體系等交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