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理學院舉辦的“大數據教學和科研研討會”召開。來自愛爾蘭考克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民航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內蒙古財經大學、中航信等高校和業界的專家學者,及我校部分師生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理學院院長曹顯兵主持。
會上,曹顯兵對各位專家的蒞臨表示歡迎,并簡要介紹了理學院的基本情況以及當前形勢下大數據教育和研究的必要性,和與會專家就大數據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
此次研討會共有五名專家代表作了專題報告。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得者、北京大學一級教授許進作了“探針計算機理論、實現及應用”的報告,他介紹了計算工具與人類文明史、圖靈模型與中國珠算相似性、生物計算的概念與類型,以及與計算生物的區別,著重講述了DNA計算機和探針機型DNA計算機的優勢與未來規劃、探針機的數學模型和結構模型,并運用圖頂點著色實例展示給大家納米-DNA探針機計算的過程。來自首都醫科大學的郭秀花教授作了題為“生物醫學大數據分析策略與數據挖掘”的報告,詳細展示了如何運用大數據挖掘對肺癌進行預測的過程。我校理學院客座教授、愛爾蘭考克大學的Jian Huang研究員作了“考克大學大數據教學和科研方向”的報告。理學院副院長何聰芬教授作了“皮膚脂質組學大數據分析”的報告。中國航空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俞韌副總經理將中國民航與大數據應用相結合,介紹了各類統計研究方法在訂票、售票、聯運等多項民航服務實際方面的應用,以及大數據在航空定價系統的應用。
本次研討會的召開為我校師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術交流平臺和學習機會。大家紛紛表示,經過與各位專家的交流探討,對大數據的研究現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把握未來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