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致知學堂第二講在良鄉(xiāng)校區(qū)舉行。首都師范大學趙敏俐教授受邀為新生們做了題為《<詩經(jīng)>與詩教》的講座。
趙敏俐教授講解了《詩經(jīng)》簡介、分類、內(nèi)涵和編輯目等基本知識,從歷史、地域、內(nèi)容、情感等十個方面介紹了《詩經(jīng)》的經(jīng)典和偉大。在講述的過程中,趙教授引用了極其豐富的《詩經(jīng)》內(nèi)容,帶領同學們一同體會了《蓼莪》的沉痛悲愴、凄惻動人;感受了《采薇》的愛國情懷,衛(wèi)國之志;領悟了《淇奧》的高尚人格,理想風范;了解了《鹿鳴》的禮儀文明,高雅情調(diào)……一首首、一句句都引人入勝,讓同學們真切地領略到《詩經(jīng)》的魅力。趙教授表示,《詩經(jīng)》不僅是具有巨大文化價值的經(jīng)典,還是精心結撰的藝術,它既是大眾的藝術,又是高雅的藝術;既表現(xiàn)了普通人民大眾的世俗情感,又表現(xiàn)了當時人在精神境界上的最高追求。趙教授談到,《詩經(jīng)》在古代有著崇高的地位,它的影響滲透到當時貴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塑造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揭示了其“寓教于樂”的藝術本質(zhì)。
趙教授還解釋了“詩教”的本質(zhì),認為詩教是藝術審美的教育、情感的教育、文化的教育,后人要通過《詩經(jīng)》學習詩人的品格和詩學的修養(yǎng)。他希望同學們能夠學習詩教、傳承詩教、發(fā)揚詩教,搞好精神文明建設。
在講座結束后,同學們都感慨良多。經(jīng)貿(mào)173的劉璐琳說:“通過講座了解到《詩經(jīng)》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增強人的品格,增加人的藝術審美,能夠給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增添特殊的美感。”傳媒171楊雨露接受采訪時表示,“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中國文化的一個基因,一個靈魂,一個血脈,作為大學生,我們需要去學習它,《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它給予我們藝術的享受,精神的熏陶。”
新學期的致知學堂剛剛開始,歡迎更多同學一同走入學堂,共同聆聽大師們的精彩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