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根據《關于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立項名單的公示》結果公布,我校藝術與傳媒學院劉紫云老師主持的“古代小說日常物象描寫的理論闡釋”成功獲批。在此之前,藝術與傳媒學院許莉老師主持的“公共事件網絡視頻傳播中的社會情緒管理機制研究”也獲批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
截至目前,我校已獲得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各類項目數14項,按項目類別分:重大項目1項、年度項目11項、藝術學(單列學科)項目1項、后期資助項目1項。按學院分布為: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1項、經濟學院2項、商學院7項、法學院1項、外國語學院1項、藝術與傳媒學院2項。2018年度我校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總數量為歷年之最,標志著我校社會科學研究水平和實力取得了顯著進步。
劉紫云老師的項目以明中后期至清中期世情題材小說為主要研究范疇,在文本細讀實踐中演繹日常物象描寫的豐富形式與意涵,立足于小說文本細讀,運用文史互證的方法,結合文學物象的歷史經驗原型,探求物象的文學意義與文化內涵,形成“經驗-形式-文化”層層遞進的格局,從小說構成要素的立場對物象進行全面考察。該項目鉤沉那些原本被視為零散、瑣碎、缺乏獨立價值的日常物象,使其重新浮出文學地表、進入讀者和研究者的視野,進而通過系統而充分的考察,對它們的價值做出審慎的判斷。
許莉老師的項目針對某些公共事件通過視頻經由互聯網進行傳播之后,迅速凝結成更為極端、強大的社會情緒并以無法控制的方式集中爆發出來的問題,主要選擇五年來國內發生的具有鮮明社會情緒影響力的重大公共事件為案例進行個案分析,深入探討網絡視頻在這些公共事件傳播過程中,對于社會情緒所發揮的重要影響,研究在公共事件發生時,網絡視頻應如何發揮信息傳播和社會情緒管理的雙重功效,從而構建網絡視頻的輿論引導機制,為網絡視頻的創作和發展提供研究指導,也為相關政策的擬定和監管方案的執行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