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學校在阜成路校區(qū)舉行掌上北工商APP發(fā)布會,發(fā)布掌上北工商APP客戶端和官方微信自定義欄。學校副校長、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副組長方德英出席并主持會議。信息網絡中心主任李海生、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何猛、信息網絡中心副主任張長恒及學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員、信息員參加會議。
會上,李海生介紹了掌上北工商APP項目背景,他談到,該項目是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從數據層打通校園網門戶、教務、科研、財務、公共事務、圖書館、一卡通、網絡計費、體藝部等業(yè)務系統,采用微服務方式實現與業(yè)務系統緊密結合,力求為師生提供全面、精準、優(yōu)質的服務。李海生闡述了項目從申報、審批、招標、APP Store上線、內測版本發(fā)布到正式發(fā)布的過程,用詳實的數據分析了APP內測版上線以來師生的使用情況。截至目前,已有6072位師生安裝下載APP,日均訪問量約2000余次,訪問次數總量達到346154次,APP項目中課程表、網絡計費、一卡通服務、消息、成績查詢、校歷等功能訪問人數、次數排在前列,成為最受師生歡迎的應用。此外,他還對2019年二級網站評比工作進行了說明。
張長恒從產品特色、涵蓋應用、主要功能、功能展示等四方面介紹了掌上北工商APP的功能。他提到,APP具備兼容性強、操作便捷、服務同步更新、精細化管理、功能全面且可擴展性強等特點,涵蓋了故障報修、調查問卷、一卡通服務、圖書館預約等22個公共應用模塊,科研信息、財務查詢、一周會議、郵箱等4個教職工應用模塊和成績、校醫(yī)院報銷預約2個學生應用模塊。他向與會人員演示了APP主要應用的使用,并對其中校園新聞、通知、餐飲點評、校車、調查問卷、故障報修、圖書館、網絡計費、投票、課程表/成績查詢等功能進行了詳細說明。
何猛從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情況、自定義欄開發(fā)和使用三個方面介紹了官方微信自定義欄上線情況。她提到,官方微信公眾平臺自2015年1月7日開通以來,始終秉持發(fā)布傳播權威校園信息、展示呈現校園風采、服務溝通廣大師生校友的宗旨,共發(fā)布圖文1062期,吸引35066人關注,已經成為學校重要的信息傳播渠道、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和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載體。為解決運營過程中發(fā)現的實際問題,經過廣泛調研和分析,黨委宣傳部聯合信息網絡中心推出官微自定義欄項目。自定義欄設置“微資訊”“微招生”“微服務”三個板塊, 包含“微主頁”、“微校歷”、“微校園”、“學校微博”、“本科招生網”、“網上高招辦”、“微信矩陣”、“掌上北工商”等內容。她表示,官微將進一步建章立制,做好內容深耕,強化互動服務,注重創(chuàng)新突破,為學校“智慧校園”的建設貢獻力量,為學校“雙一流”建設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方德英副校長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掌上北工商APP、官方微信自定義欄是學校官方的兩個移動門戶端,兩個項目的發(fā)布確定了學校移動客戶端的結構定位,APP主要面向校內師生提供優(yōu)質服務,自定義欄面向師生及社會各界充分介紹和展示學校,兩個移動門戶端口定位不同、相互補充、缺一不可。他強調,未來學校范圍內官方移動門戶入口只有掌上北工商APP和官微自定義欄,希望大家加強安全意識、提高警惕、提升信息鑒別力。他指出,掌上北工商APP數據更新及時、來源權威官方,APP完全采用實名制運行,因此作為信譽度高的社區(qū),管理和運營成本低、效率高,可以實現真實的調查數據收集等功能。
方德英副校長用“四個不”分享了感受并對后續(xù)工作提出要求,一是“來之不易”,官方移動端口開發(fā)歷經前期籌備、報批、策劃、開發(fā)、調試、發(fā)布等過程,涉及到各業(yè)務部門的數據匯總、規(guī)范整理,凝聚了全體參與師生的智慧和心血;二是“不完善”,目前發(fā)布版本系統完整、邏輯架構搭建基本完成,但具體細化功能還有待完善;三是“不停步”,移動端的開發(fā)要在不斷使用中進步,要通過產品迭代逐漸更新、完善功能;四是“不能旁觀”,學校信息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員、信息員不僅是項目的使用者,也是建設者、管理者,要充分發(fā)揮作用,引導本單位師生正確使用官方移動門戶。他要求信息網絡中心做好培訓工作,建立管理體系,要求全體成員找準角色定位,為學校“智慧校園”的建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為學校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