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北京教育系統“使命在肩,奮斗有我”主題教育活動“做起來”的相關安排,積極推動我校在京大學生疫情防控志愿者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工作,服務北京疫情防控大局,在全市織密一張疫情防控網的過程中發揮應有作用,我校團委組織動員在京大學生利用暑期,在模范遵守防控要求、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立足北京、就近就便到居住地社區(村)報到,發揮專業優勢和特長,開展志愿服務。在與所報到社區(村)的統一安排下,我校在京大學生積極參與疫情防控輔助、群眾生活服務、環境衛生治理、垃圾分類宣傳、健康知識普及、心理咨詢疏導、戰疫故事宣講等各類志愿服務工作,共同守護健康、保護家園,為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貢獻青春力量。
食品與健康學院:青春戰疫,行勝于言
隨著新冠疫情向好發展,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食品與健康學院學子主動請纓,為防疫隊伍注入了青春力量,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心,用實際行動為防疫工作貢獻屬于大學生們的力量。
食品193班的楊卯宸參與社區執勤任務,雖有遮陽傘和棚屋,豆大的汗水卻不停地順著額頭往下流,她時刻緊盯著出入的行人車輛,查出入證,并做好記錄。楊卯宸在服務中遇到一位退伍軍人,在交談時告訴她,從疫情開始他便在這里守著,不論大雪還是酷暑,陪伴他的也只是這把大傘和這座棚屋,比起前輩們走過的路,這點風吹日曬不算什么。相比于剛開始執勤時的她覺得枯燥,此時的楊卯宸已扛起了這份責任,并表示一定會站好崗,盡好責,作為新時代青年人要貢獻青春力量。
“您好,請出示一下出入證!”食品182班呂啟欣負責小區的卡點值守工作,每次站崗,她都是在不斷重復這句話,檢查進入小區人員是否有出入證。執勤期間會遇到各種情況,例如出入證落在家里忘帶了、送外賣沒有出入證等,呂啟欣便耐心指導大家通過健康寶掃碼進入小區。雖然每次站崗都是在重復同樣的事情,=但一聲聲“辛苦了”,讓呂啟欣感到欣慰。在她站崗期間,也有其他同行者在社區大門堅守,有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也有像她一樣的志愿者,他們有的自疫情開始就站在這里,無論風雨都依然可見他們的身影,他們默默無聞,用最樸實的行動為我們守護一方平安。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生,她表示會擔負起肩上的使命,為國家建設發展貢獻力量!
家住石景山區的李金洋是食品181班的一名學生,他主動走進社區,加入了小區防疫隊伍。李金洋每天的工作便是守在小區門口,檢查進入小區人員的出入證。大多數人對他們的工作都予以配合,但偶爾也會有不配合的情況出現,認為此項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語氣態度多有不耐。李金洋便耐心地解釋,慢慢地,越來越多的的人對他們的工作表示理解,進入小區時總少不了一句“辛苦了”。這些天的卡點值守帶給李金洋同學的感悟頗深:“每名志愿者就像一滴水,涓滴成河,才能匯成全國抗疫大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知行合一”,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更要響應總書記的號召,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要結合實踐,給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實事。”
輕工科學技術學院和生態環境學院:牛刀小試,初露鋒芒
自7月底我校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專項行動以來,輕工科學技術學院和生態環境學院的志愿者們積極響應學校號召,投身于社區的志愿服務工作中。在活動開展的第一周,他們以出色的行動完成了社區的志愿服務工作。
志愿者們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同時,積極協助社區防疫工作,對社區居民進行檢查、登記、提示等工作,維護社區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環境181班的李嘉浩積極響應號召,發揚我校優良志愿服務精神,自愿來到社區參與疫情防控,他在社區指派的樓下進行北京健康寶篩查,烈日炎炎也并未妨礙他專心工作。應化192班的關博文選擇回到老家參加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她認為,疫情得到控制的良好局面靠的是社區居民的共同維護。她談到:“當我在做這項志愿活動的時候,發現大家都很熱心,在測量體溫的時候和我打招呼,在中午會有人來送餐并表示關心。在疫情防控面前,每個人都在盡自己的努力,維護身邊人的健康。”
志愿者們還參與到群體生活服務中,為社區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駕護航,為社區豐富的體育文化活動出一份力,讓居民生活服務更加健全。環境192班的胡雪盟被分配到了檢查消防栓安全性這一項任務中,一上午的時間她檢查了五棟樓的消防栓。這次志愿服務讓她收獲頗豐,“雖然總是重復一個動作很累,但是,想到仔細的檢查可以減少一分對居民的危險,這讓我感到我的努力是值得的。”胡雪盟自豪地說。
第一周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專項行動圓滿結束,志愿者們腳踏實地,保質保量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在揮灑汗水的同時,他們也得到了掌聲和快樂作為回報,相信他們在接下來的志愿服務過程中能夠繼續努力,再創佳績!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開展社區志愿服務,展現化材學子風采
暑假期間,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的志愿者們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在社區開展了各項志愿服務,為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貢獻北工商的一份青春力量。
前往社區報到的志愿者們在學院與所報到社區的統一安排下,參與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生物技術182班的閆雅倩積極參加社區的志愿服務。活動期間,閆雅倩主要負責疫情防控相關文件的制作和整理。除了對在村委會的會議進行總結以外,她也對部分村民的農村地補信息進行整理。閆雅倩表示,在志愿服務中,通過與村委會工作人員的相處,她更清楚地了解了農村合作醫療、農村地補等相關政策,也從村官的細心負責以及村民的積極配合中感受到村委會工作需要很強的責任心。化材學子深入社區開展志愿活動,炎炎夏日,高溫卻無法阻止他們認真熱情的心,正是每一位不怕吃苦,對志愿活動認真負責的他們,在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計算機學院:歲月靜好,別來無恙
在學校團委提出在京志愿防疫專項活動的通知時,計算機學院學計算機191的常祎琳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報名請戰,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支援社區防控工作,打響了自己的防控阻擊戰“疫”。
社區防控防什么,怎么防?有沒有危險?不讓居民隨便出入,他們能聽嗎?帶著這些困惑常祎琳來到防控點,一時感到無從下手,但,疫情就是命令,容不得她多想。她主動向社區、物業、綜管人員請教,出入登記、測量體溫、檢查證件,一遍遍重復著這些相同的步驟,不厭其煩地解釋說明,耐心回答各種各樣的問題。常祎琳意識到,社區防控就是要把這些看似很小的事做好做細做實,才能不讓疫情蔓延到小區,這是作為志愿者的職責所在,也是志愿者對小區居民生命安全的承諾。
常祎琳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最新通告要求,結合小區人員流動實際,分類施策,精準管控,認真檢查,詳細登記,確保不出紕漏。在嚴格管控的同時,她積極幫助小區居民,提供生活便利。隨著疫情形勢好轉,管控措施得力,常祎琳等社區志愿服務人員逐漸取得了居民的贊許和信任。常祎琳表示:“作為一名下沉社區的社區疫情防控志愿者,我被身邊黨員同志的擔當作為精神深深的感染和鼓舞,也更加堅定了自己戰勝疫情的信心、決心。正是因為社區中有他們這種愿意奉獻的人,社區才能一直保持著低風險。我應該重視起來這項工作,作為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社區舉辦的這種志愿服務的活動。”
經濟學院:酷暑不退堅守熱情,疫情防控共創美好
按照校團委統一部署下,學院學生在模范遵守防控要求、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立足北京、就近就便到居住地社區(村)報到,發揮專業優勢和特長,開展志愿服務。
8月初,活動開始實施后,許多同學都積極響應了號召,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了進來,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在身體力行的志愿服務中,大家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基層工作人員的辛苦,對他們的工作與職業也多了一份尊重與理解,對志愿工作也有了更新的認識:志愿服務工作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個人的力量也必然是有限的,但哪怕就是這種很微小的力量,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與影響中,終將形成一股強而有力的力量。而那股力量,能夠維護我們的美好生活,能夠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能夠造福我們的后代!敢于承擔這份社會責任,忠于值守這份工作崗位,便是廣大志愿者、廣大共青團員的使命與擔當。
法學院:組織在京學生暑期到社區(村)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
在學校團委統一號召下,法學院共有20名同學報名參與此次志愿活動,14人到崗工作。來自法學191班的王藝霖在西城區什剎海街道護國寺社區負責防疫的站崗工作,她的工作內容是檢查出入證以及負責無證人員的登記。她表示經過此次志愿服務,她對于防疫工作志愿者日常工作的辛苦與付出有了更深一步的體會。沒有做志愿者時,每日進進出出,對于站崗志愿者的存在已經習以為常,可是只有真正站在那里,經歷過高溫時的汗水,暴雨時的狼狽,才明白這些工作只是看似輕松,也因此她對每一位志愿者都心懷敬意與感恩。
志愿服務是奉獻社會、服務社會他人的一種方式,是傳遞愛心、傳播文明的過程。對被服務對象而言,這是感受社會關懷、獲得社會認同的一次機會;對社會而言,這是提升社會文明風氣、促進社會和諧的一塊基石。本次活動中,在學院的積極倡導和妥善安排下,學院學子充分發揚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用實際行動詮釋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學院將繼續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建立長效機制,為社區疫情防控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