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主火炬塔上的奧運圣火緩緩熄滅,北京奧運會成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相信這一屆奧運會,給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員、記者和游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作為一名參與奧運會的普通工作人員,這一段服務奧運的記憶,也必將成為我人生中最珍貴的記憶之一。
2007年12月,北京奧組委在市屬高校教師中招聘景觀設計與標識管理工作人員,經過面試、筆試,我作為一名北京工商大學的年輕教師,借調到剛剛成立的北京奧組委標識工作專項小組。標識工作專項小組是在總結前期測試賽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基礎上,針對標識工作專門成立的指導小組。我們小組總共只有七個人,然而負責的卻是北京奧運會、殘奧會24個競賽場館,14個非競賽場館及4個服務場所、6個交通場站,22個訓練場館的賽時標識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意識到迎接我們的將是一場攻堅戰。
沒有一刻停留,當我接到電話通知的那一刻,盡管各種工作證件、借調手續都還沒有辦完,我便被要求第二天就要去小組報到。迎接我們的是:搜集測試賽中標識工作所反映出的各種問題和各方面的反饋,研究歷屆奧運會的相關資料和文件,理清我們的工作思路,并迅速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為了更好的理清工作思路,我們確定了即將迎來測試賽的五棵松場館群作為試點場館,由我和另一名同事負責完成試點場館的標識規劃設計方案,并據此制定出標識工作的實施方案及其他相關的規范文件。
經過兩個星期的實地踏勘,我們初步完成了五棵松場館群標識規劃設計方案的第一稿,也對奧運會各競賽場館標識系統的規劃設計有了深刻的認識。與一般的場所不同,奧運會各競賽場館中,運動員、技術官員、文字攝影記者、電視轉播媒體、觀眾、工作人員這些各類不同的客戶群有著各自的流線和各自的活動區域,所有客戶群都是按照各自的流線在場館中完成各自的活動,因此標識系統的規劃設計也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一特點。
(圖:作者所在的奧運標識工作組,右起第一人為作者)
結合試點場館的工作經驗,并通過多次與各類客戶群主要負責部門的深入討論,我們制定了規范標識工作的系列文件,并針對標識應用模板設計指南提出了明確的修改完善意見,形成了“一個指導意見,四個規范文件,一套應用模板”。為了使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各場館標識工作人員及服務合同商能夠迅速地掌握這套工作方法,我們針對競賽場館、非競賽場館、訓練場館及服務合同商分別制定了詳細的培訓計劃,通過三次大型的培訓會議,對標識工作的方法和流程進行了系統培訓。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曾經參與悉尼奧運會標識工作的外籍專家的肯定,他們對我們能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完成這項工作表示出了驚訝。
(圖:為奧運服務,將是作者永恒的人生記憶!)
伴隨著奧運會開幕時間的不斷臨近,各場館的標識工作都緊張而有序地進入了最后的階段,我們小組的工作也暫時告一段落。賽時,我們的工作轉入了北京奧運會運行指揮部調度中心,繼續為各場館的順利運行提供保障。
16天的競賽日程,在調度中心的監控大屏前,我們在電話、傳真、視頻會議中,經歷了激動人心的開幕式,經歷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賽事,也經歷了依依不舍的閉幕式。令人欣慰的是,北京奧運會的賽事運行得到了國際奧委會及各國運動員、教練員的肯定和贊許。
殘奧會即將開始,緊張而繁忙的轉換期工作已經有序地展開,相信有了這么多志愿者的無私奉獻,這么多工作人員的幕后付出,我們也將迎來另一個同樣精彩的十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