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我校11月1日上午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校長助理、經濟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劉偉教授來我校參加“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歷程回顧與展望——2008年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學術論壇”,并作了題為“改革開放30年后經濟的新特點” 的精彩演講。
劉偉教授認為,與改革初期相比,當前改革的核心環節、基本任務、難點重點都發生了變化。當前,改革的核心環節是否應當從企業轉向政府?30年來一般商品市場發展迅速,當前改革的基本任務是否應當從重視商品市場轉向注重促進要素市場的發育和發展?30年來我國市場數量擴張明顯,當前改革的重點也是難點是否應當從注重數量擴張轉向在提高市場秩序等質量方面再下功夫?
劉偉教授認為,評價30年改革成敗得失,標準可能有很多種,但基礎問題依然是如何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關系的問題。在效率方面,我國產業結構、消費結構、經濟結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增長不容置疑,關鍵在于增長的“質量”。對此,劉偉教授結合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關于東亞經濟發展模式的觀點和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時期美國經濟政策和當下美國金融危機的關系,強調了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意義。在公平方面,30年來中國“機會平等”水平是否提高了?事實上的不平等是否擴大了? 對這些學術界爭議的熱點問題,劉偉教授認為,關于公平的思考不能脫離效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具有比勞動更高的產出效率,此外由冒險收入、尋租機會不同都會導致社會不公平。劉偉教授強調,這些問題的解決不能只是簡單地進行某種批判性反思,而應當在進一步深化改革中得到“建設性解決”。
劉偉教授的演講幽默風趣,語言簡練精辟,內容生動深刻,博得與會專家和師生的熱烈歡迎和強烈共鳴,會場氣氛活躍,掌聲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