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學志》(1950—2010)編寫是慶祝我校建校60年的重點工程,是學校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校志編撰工作,成立了以書記校長為主任的校志編寫委員會,要求校志編撰要以史為鑒,實事求是,尊重歷史,要把工商大學近六十年來風雨歷程和輝煌成果,辦學方向、辦學理念、辦學精神完備的總結提煉出來。
學校黨委副書記盧思鋒說:“把學校的校史研究清楚,不僅是對前輩負責、對現在負責,更重要的是從歷史中得出一些結論,尋找未來發展的線索,繼承、弘揚一直以來堅持的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的寶貴精神和勤奮、求實的優良校訓,促進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樹立我校的社會形象,增強廣大師生員工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使得我們在向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邁進的過程中,方向更明確,步伐更堅定穩健,這也是我們編撰校志的重要意義所在。”
精心策劃 耐心搜集
校慶辦對校志工作的任務列出了具體的時間表:在2009年8月底完成校志中北輕院、北商院、機干院歷史的編撰,2009年11月底前校志各撰稿單位要按其篇目要求按時高質量完成所承擔編寫任務的資料征集和初稿編纂任務;2009月12初完成志稿一審;12月底前完成二審、三審,力爭2010年1月完成付印前全部工作。
校志編寫小組成員廣泛的查閱檔案,整理資料,他們不顧檔案的資料的沉重,反復抽調查閱;有些資料不全,便前往中央檔案館查詢;實在不太了解的,他們就尋訪學校的各位老領導、老職工,不辭艱辛、“錙銖必較”。為確保相關資訊的準確,力求真實、客觀地記錄學院的發展歷程,各學院秘書、行政工作人員及部分教師提供大量相關資料作了大量工作,組織部、檔案館、圖書館等部門積極配合,提供了大量的歷史資料。
互動交流 去偽存真
在7月10日召開的校志編寫工作第一次會議中,校志編寫工作組成員經過初步討論協商,認為校志編寫的查閱檔案,整理資料已基本準備就緒,校志的體例、結構框架已初具雛形,明確了編寫成員的分工確定,開始緊鑼密鼓地開展校志的編寫工作。
7月27日下午,學校在老干部活動中心召開校志編寫老領導座談會,征求老領導對學校校志編寫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黨委副書記盧思鋒主持會議,原北京輕工業學院、北京商學院、機械工業管理干部學院老領導王義瑞、陳仁敏、王相欽、姚澄、許連明、劉守恒參加座談會。
北京商學院老院長王相欽說:在校志的編寫工作過程中,需要各部門黨政人員一把手親自抓,大家參與到其中,多方面的把需要的資料和檔案匯集起來,完整真實的再現北京工商大學的歷史;修志要秉筆直書,不能加上自己的觀點,我們當前修志就是總結歷史經驗,修志不僅僅是為了校慶,還要以志為鑒,把學校引領到高等教育的前沿上,這對我校未來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北京輕工業學院老院長陳仁敏提出我校校志編寫最重要的是要把3所學校合并的過程寫下來,要總結提煉我校合并以來的經驗。還要參考采訪一些有經驗的、已出版校志學校的經驗做法,對編寫校志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8月27日舉行的校志編寫第三次會議中,黨委副書記盧思鋒聽取了校志編寫的進度并和編寫工作組成員共同發現問題并為提出的有關問題提供了操作性很強的解決途徑,使編寫組成員深受啟發。他特別指出,校志的編寫要深刻結合每個階段的國情、各行各業的行情以及北京市的市情;要明確提出我校發展重要階段的教學和科研成果,例如第一屆畢業生多少人,累計培養多少人;并且每個部分都要由老領導、現任領導和相關教授過目、把關;最后,校志編寫應注意文筆的藝術特色,并且適當添加圖片。
校志編寫小組就部門和領導的名稱和職稱、各個部分的體例統一、以及文字標點和注釋的用法展開了火熱的討論與深入的交流。
集思廣益 共商校志
北京工商大學校志的編寫不僅僅是編寫工作組的努力結果,更是得到了老領導、現任領導以及學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鼓勵。在這方面,編寫學校沿革部分的同志深有感觸。
“我在寫輕工學院章節的時候,特別得到了王義瑞書記、陳仁敏院長的指導,他們不辭辛苦,逐個字的幫我把關。”任金晶說。
編撰機械工業管理干部學院部分的藝傳學院楊旻講到:“單純的看歷史檔案未必能找出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為了了解當時的背景,老領導許連明、劉守恒和我一聊就是2、3個鐘頭。”
“王相欽院長、姚澄副院長那認真勁真讓人欽佩,王院長細到院名的縮略語不統一都能看出來”,編撰北京商學院部分的林剛博士深有感觸的說。
仔細收集和查看了北京輕工業學院和北京商學院合作辦學歷史后,宣傳部袁小年副部長說:“兩個學校合作辦學5年還真做了不少事,99年合并可謂水到渠成”。
目前,校志編寫工作的歷史沿革部分在前期完成初稿的基礎上,經小組互審、修改、老領導審閱,目前已進入后期補充核實提高階段。
高度重視 眾志成城
9月11日,學校黨委副書記盧思鋒主持召開校志編撰全面啟動工作會。會后校慶辦將編撰任務進行分解,召開主要執筆人工作會進行寫作指導。各單位高度重視校史編寫工作,主要領導親自主抓、成立強有力的編寫隊伍,為校志工作的順利完成提供了組織保證。執筆的同志努力工作,一絲不茍,克服重重困難,認真查找資料,找老同志訪談,深入基層調研,寫作中反復推敲,客觀慎重選擇史料。目前大部分院系和部分職能部門初稿編撰基本完成,其他單位的編撰工作正在積極撰寫過程中。
經濟學院李寶仁書記直接領導,學院指派朱振榮副教授執筆,召集系主任會議、院務會進行具體工作布置和編寫內容的修訂完善,本著尊重歷史的精神五易其稿。藝傳學院在沈毅院長、化工學院院長兼書記徐寶財、商學院書記龐毅的組織學院各系部主任和各行政機構負責人提供相關材料,撰稿人楊柳、胡燕霞、李躍東翻閱各類歷史檔案,反復核查歷史材料和統計數據。機械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多次討論,反復修改,副院長蔡強親自動筆,還將機械學院將畢業班級名錄整理完備。外國語學院院長楊懷恩直接打電話問相關部門和老師對初稿仔細核實,撰稿人王研慧對寫作模式進行仔細研究,力求拿出規范的文稿。材料系副書記馬春暉在節日期間探望了塑料所的離休老干部,從老同志的口中獲得寶貴的第一手素材,撰稿人張玉霞老師仔細整理材料力求準確;嘉華學院成立了校志編寫工作小組,由學院辦公室主任蔣勝勇老師直接負責,劉京亮老師進行具體的撰寫工作。院領導親自審核后才最終定稿。
據悉,校志編寫工作中各職能部門部分不少單位已經完成初稿,校慶辦負責人表示,在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各學院、部門的積極配合下,校志編寫工作一定能共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