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文,男,1963年5月生,山東萊西人,黨校研究生,中共黨員。現任濟南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市民熱線服務辦公室)主任。
1984年7月畢業于北京輕工業學院(現北京工商大學)輕工機械專業;1984年8月中國濟南洗衣機廠企業管理科干部、副科長,廠部秘書,宣傳教育處副處長、處長(其中:1989年9月至1991年6月省委黨校黨政干部研究生班脫產學習)。2000年5月任濟南市政府辦公廳副局級秘書,后兼任組織人事處處長;2003年6月任辦公廳副主任兼組織人事處處長;2004年12月任市政府副秘書長兼辦公廳組織人事處處長;2005年6月任市政府副秘書長;2009年9月任現職。
每個人都像一條拋物線,天賦決定其開口,而最高點則需后天的努力。孫元文就是靠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不斷把自己的人生拋物線推向高點的人。
孫元文,1963年5月出生于山東省萊西市,他的家鄉是青島下面的一個縣級市,到北京上學之前,他去過的最遠的地方,就是縣城。可是憑借自己的努力當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輕工業學院(現北京工商大學),成為改革開放后的第三屆大學生。如今的他從26年前的一位北京輕工業學院輕工機械專業的畢業生變成為濟南市政府副秘書長。現在的他已經有了自己成功的事業,可是在談到母校的時候,從他的言語間仍然流露出對母校那一份炙熱的情感。
夢想開始的地方
1980年9月孫元文進入了北京輕工業學院,在機械802班學習。就如他所說:“四年的大學生活,為我一生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可以說,是學校培養了我,是學校教育了我,是學校磨練了我,是學校為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沒有大學這四年,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學校給我留下了無窮的的財富和回憶。”
他說如今他走的這條路,看似偶然,其實必然。在大學里他一直是主要學生干部,曾經擔任過學校的學生會宣傳部長、團委宣傳委員、廣播站站長、校報編輯和班級團支部書記,五個職務有較長一段時間是同時任職、一肩挑,下午和晚上的時間大部分都用在社會活動上。這種鍛煉,這種閱歷,培養了他的一些興趣和能力。能在領導崗位上,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情,發揮更大的作用,是大家包括學校的老師對我的期望,我應當竭盡全力,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
工商情 恒久遠
“離開母校已近26年,我雖然遠在山東,人在濟南,但是心一直還在北京,還在馬神廟,時常夢中在母校的懷抱中游蕩??吹侥感5妮^大變化,聽到母校的各種喜訊,無不歡欣鼓舞,無不激動萬分,我為母校的一切而驕傲,更為母校的未來而自豪。特別是去年獲悉我的同學、也是老鄉孫寶國教授榮登中國工程院院士后,更是奔走相告,相慶相賀。”聽過他這一席話之后,用工商情恒久遠來形容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時光飛逝,很難想象得到孫元文現在依舊能夠清楚地說出當時的許多領導、老師和同學。他說:“那時候的學校教職工和學生人數不多,相互之間基本上都認識,民主氣氛也特別濃厚,老師待我們就像自己的孩子和弟弟、妹妹,沒有什么隔閡。我們這些調皮的學生,也敢與老師包括領導開玩笑,甚至捉弄他們,他們也很寬厚,往往輕輕地批評兩句,笑笑就罷了。像原學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長(后任海淀區委書記)李狄生老師,學校辦公室主任李瑤生老師,團委書記李軍老師和副書記張魯濱老師,宣傳部的劉琦老師等等,像我的數學老師黃錫邦、理論力學老師鄭百哲等等,都讓我終生難以忘懷。”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學生時代的懷念和對母校的眷戀。他說到現在,他還時常夢見學校:高等數學考試,有一道微積分試題怎么也做不出來了;宿舍調整搬家了;到飯堂排隊,買水餃、排骨等那個年代最好吃也最緊張的東西了;在學校運動會上,參加110米高欄比賽等等。他覺得似乎許多往事就發生在今天。
夢想照進現實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本。任何人的任何成功,離不開外部環境,需要有一定的、合適的土壤。但是,我堅信機遇歷來偏愛于有準備的頭腦,堅韌不拔的努力,頑強拼搏的奮斗,持之以恒的學習,始終不懈的謙和,始終不渝的善良,才是成功的關鍵與核心。”這是他一直所堅持的理念。
1999年下半年,他參加了濟南市的公開選拔局級領導活動,取得了筆試90分、面試89.5分的優異成績,在報考的624名人員中位居前列,這是他走向領導崗位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件事在他的同學、同事中,還曾引起了一場轟動。特別是他們機關的一些同志,說他不顯山、不露水,其貌不揚,沒有想到啊。有的同事更是與他開玩笑:“你是怎么蒙上的?”可傳達室的幾位老工人師傅的一席話卻道破了天機:“孫元文,天天晚上到機關學習到11點多,有時到下半夜,怕打擾我們休息,都爬大鐵門出去,這么用功,考不上才怪?。?!”到了2000年3月份,他又參加了山東省的公開選拔廳級領導活動,在報考的省政府法制辦公室副主任的職位中,取得筆試第4、面試第2的成績,進入了考察范圍。他大學是學習機械的,并不是法律,報考的考生中幾乎全是法律專業的。他認為這與在人大這樣一個立法機關工作有關,更與自己平時注意學習,善于積累有關。
在面對這些成績時,他說與自己自身的學習是密切相關的。只有學習,才能視野開闊;只有學習,才能拋棄世俗;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學習是前進發展的永恒動力。
執政為民 厚德載物
作為市政府副秘書長,孫元文目前主要協助一位副市長協調農業方面的工作。同時,主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市民服務熱線辦公室)的全面工作。濟南的12345市民服務熱線,在全國很有名氣,“12345,服務找政府”,已經成為濟南的一句響亮口號。他作為負責人每天要接聽處理群眾的各種電話接近3000個,一年100萬多,可是他們卻保持著辦結率超過97%、回復率100%、群眾滿意率98%的高效率。他說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杯不如群眾的夸獎。能為百姓,干點活,出點力,是每一個有良知的國家公務人員的應盡義務。
2003年上半年,非典肆行的時候,他按照市委的指示到濟南市防治非典指揮部工作,任辦公室副主任。在那特別的日子里,在濟南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他同政府的其它工作人員一起冒著被感染的危險,讓全市人民踴躍向北京患者獻血,緊急往首都運送蔬菜、藥品,譜寫了一曲美麗的京魯大合唱,濟南市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評價。
他說:“我始終不渝地把自己的各種工作作為樂趣來愛好它,作為事業來經營它,從中獲得幸福感和成就感,因此也能夠做到得意時不張揚,失意時不喪志,扎扎實實工作,誠心誠意做人。”
人生在世,漫長曲折,困難挫折,實屬正常。他說他也遇到了許多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有生活物質方面的,更有人心難測方面的,他說他曾經苦悶痛苦過,曾經數夜未眠過,曾經接近崩潰過,但是他堅信朗朗乾坤,浩浩蕩蕩,無欲則剛,咬緊牙挺過去,勝利就在眼前。
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他的家庭給了他巨大的動力,極大的溫暖。他動情地說道:“千言萬語都無法表達,只有看似簡單但又是最樸素的兩個字最能代表我的心:謝謝!”
孫元文對母校寄予了深深的祝福:“乘六十華誕東風,向著宏偉的目標,飛的更高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