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061班的一名大四學生,不久前以優異的考研成績被北京外國語大學美國社會與文化研究專業錄取。與這位高高、瘦瘦的大男生聊天時,總給記者一股開朗明媚的感覺,這也恰恰與他俊朗、陽光的外表渾然相符。于洋的大學生活就要結束了,而他這四年校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卻值得記者向大家娓娓道來。
最大的特點:學習上的不服輸
不能說于洋的大學四年都在學習中度過,但他也絕對堪稱是 “圖書館”迷,因為經常泡在圖書館看書學習,所以在朋友中落得個“書呆子”的稱號。“認真”、“踏實”這兩個詞語就是于洋平時課堂學習的寫照。大學四年中,他從不逃課,并非常認真的對待每節課,做好每堂筆記。而且這位曾以12分之差落選北大的學生考入北京工商大學后也不曾放松過,四年如一日的踏實學習,讓他的知識基礎非常牢固,因此在2010年的研究生考試中,他順利通過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美國社會與文化研究專業的入學考試,成為一名優秀的碩士研究生。“我覺得考研的成功不在于6個月的復習,而是大學四年的認真學習、知識積累的過程。”于洋堅定的說道。
于洋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習上的不服輸,他笑道,“在我的第二外語法語的學習中,有老師曾提及女生在學習語言方面會比男生更有天賦、更優秀。我就偏不信,心里暗暗發誓 ‘那我們就期末考試見吧,’并下工夫努力學習。”就是這樣的自我激勵方法還真讓于洋的法語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對于每篇法語課文,我都會認真讀至少20遍以上,做到將語法、句子、詞匯融會貫通”。將這股認真與“倔強”推及到整個學習中,讓他取得了至上的榮譽,連續三年獲得學院一等獎學金、并擁有了“北京工商大學三好學生”和 “北京市三好學生”的榮譽稱號,2009年又獲得國家獎學金。沒有付出哪得回報,榮譽的背后便是他這般的辛勤勞作。
最有意義的收獲:精彩紛呈的生活
于洋可以算是運動健兒了,他的課外生活豐富多樣,踢足球,打籃球,玩排球。分別當過男子足球隊隊長、籃球隊隊長,體育部副部長…… 并在校運動會上取得可嘉成績。這位運動型男生還充滿了“文藝細胞”,參演迎新晚會的《睡美人》話劇表演、也活躍在音樂劇《圣誕歡歌》中。“而且我很慶幸自己擁有一個非常好的班集體,大家既充滿愛心,也都是一群活躍的藝術分子呢。”于洋明亮的眼睛里閃爍著對班集體的濃厚情感,“還有班主任趙聃老師,與我們的關系親密,真是如家庭般溫馨,不知遭到多少外班同學的嫉妒。”就是這樣的“家庭”曾被評為“市級優秀班集體”。正如肥沃的土壤才能獲取豐收,于洋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班集體的團結與和諧。
但于洋最大的精力還是投入在各種辯論賽中,他曾被評為“新生杯”辯論賽優秀辯手、也在第十三屆“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中獲得優秀獎。甚至于我們的采訪也曾因為于洋被邀擔任外校辯論賽的評委而推遲過。他認真的說道,“通過不斷的辯論賽我學到了很多,尤其是對弈于外校的選手,辯論議題能夠圍繞著國內國際具有實際意義的爭議性話題,完全擺脫了學校里象牙塔似的教育。”這樣的鍛煉對于洋來說怕是最珍貴的財富了。
于洋,這位干凈而明朗的大學生在北京工商大學不僅收獲了優異的成績,還擁有了精彩紛呈的課外生活。也許對一名普通學生來說,經歷這般的校園生活才是完整的大學,才能擁有一個值得珍藏與緬懷的人生記憶!
最具價值的考研經驗: 置之死地而后生
于洋已經華麗轉身為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這其中的酸甜苦辣不言而喻。他的復習始于暑假,相比別的同學晚了些,于洋就以此為激勵點,“我喜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覺,將自己推到懸崖邊上,增加危機感。”許多同學有這樣的感受,考研在家里復習不可行,因為溫馨的環境容易滋生懶惰。“這就需要與自己做嚴厲的斗爭,必須發揮出超強的自制力!”暑假在家復習的于洋說道。“其實不管在家還是在學校,考研需要勇氣、熱情與毅力,許多同學熱情萬丈、勇氣可嘉,但缺乏毅力,最終也落了個失敗的下場。”當你真正靜下來認真備研時就會發現考研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尤其是不斷掙扎于考研和工作中的于洋更是焦頭爛額,他曾為某些招聘會動搖過、也分神于老校友的工作介紹中。但是他最終還是堅定地選擇了考研路。“人生能有幾回搏?我還是決定在考研之路上堅持、堅持、再堅持!時間是我最大的敵人,但它又在激勵著我奮斗向前。”于洋感慨而言。
回校復習的于洋一頭扎進圖書館“兩耳不聞窗外事”,鉆研著上千頁的復習課本。“我是每天早上伴著開館音樂《茉莉花》踏入圖書館、晚上又在閉館音樂《回家》的旋律中踏出圖書館,那段時間真的很辛苦,壓力也大。”誠然,人都有松懈之時,于洋也會在清晨起床之恍惚間頓生厭倦之意,“你就準備落榜吧!”,一旦遇到這種情況于洋就會在心里督促自己。這般的激勵法讓他日復一日的堅強度過。“不過,除了毅力與堅持,人還要給自己創造興奮點,讓自己每天快樂一點,考研就輕松一些。”當問及怎樣尋找興奮點時,于洋不好意思的撓撓頭說道:“比如,當我看到同伴比我晚來復習時,當瞧著對面的情侶嬉鬧松懈時,我就‘暗自得意’,覺得自己可以趁機多學好多知識呢。”這樣的回答讓記者出乎意料,忍俊不禁。
最珍惜的實踐磨練:機會總是給予有備之人
“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是于洋最喜歡的格言,不管有怎樣的機遇,一個人的自我能力才是最根本的。因為自身的才干,他有機會擔任荷蘭漢斯大學參觀北京工商大學數字藝術時的全程翻譯,并圓滿地的完成了翻譯任務。還擔任過外語系辯論隊隊長、英語061班學習委員……榮譽只是肯定才能的一種表現,但更多的是見證于洋成就的一份憑證。
在08年奧運會期間,于洋成功地被中國民生銀行選入去北京西客站支行參加實習,并擔任大堂經理助理和翻譯,為一些前來北京參加奧運會的外國顧客進行業務咨詢服務。“民生銀行總行時不時突然組織個‘秘密檢查’,派外國人以顧客的身份考察我們這些實習生。”這當然難不住是英語專業、成績還非常優秀的于洋同學。在一次民生銀行總行的例行大會上,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還特意提及了于洋的名字并大大贊揚了他一番。“不過這還是一位內部員工聽說我叫于洋后才驚訝地告訴我受表揚了呢。”于洋笑道。“機會是留給有準備之人”這句話在于洋身上得到了極大的印證。
人生應該是生機勃勃的,正如于洋火熱般的青春,它生機盎然、炫彩瑰麗,盡情地揮灑在這個充滿各種奇跡的校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