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建校60周年慶?;顒又黝}鮮明,內容豐富,體現了隆重、熱烈、節儉、有特色的校慶宗旨,達到了傳承歷史、展示成就、開拓創新、凝聚人心的效果。日前,新聞中心收到一份特殊的來稿——退休教師潘忠貴(圖右一)著文暢談參加校慶活動的感受。
一個月前,潘老師應邀參加了建校60周年慶祝盛典,參觀了校史館,并與學生代表親切座談。在校慶晚會上,潘老師還作為老教授的代表上臺接受了學生獻花。
潘老師在文中說:“參加校慶活動,我得到了莫大的精神安慰,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感受那就是:‘學校沒有忘記我,學生沒有忘記我。’我為自己一輩子都從事教師工作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新聞中心特刊登潘忠貴老師原文,并感謝那些像潘老師一樣曾為學校發展耕耘奮斗、現在仍密切關注學校發展的前輩們,愿他們身體健康,晚年幸福,也愿學校明天更美好。
原文如下:
學校沒有忘記我,學生沒有忘記我
——談參加校慶運動的感受
離休干部 潘忠貴
今年6月12日是北京工商大學六十年華誕,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慶?;顒樱易鳛樵谶@里工作和生活半個世紀的一名老教師榮幸的參加了其中三項。
參觀校史館。6月9日下午,我們部分離退休干部來到校史館參觀。一走進這個寬敞明亮的大廳,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1965年10月10日毛主席和中央領導同志接見中央商業干校全體學員的照片。對這張照片我太熟悉了,因為懇請毛主席接見致中辦的信是校領導安排我寫的;接見時我站在離毛主席較近的地方;若干年后我發表過回憶文章;而且這張照片一直珍藏在我身邊。這次學校把這張照片放大到如此程度,作為鎮館之寶,使我很受感動。
在展館中我還看到了商學院第一批教授(碩導)八個人的照片,我名列其中,而且是最年輕的。這張照片仿佛把我帶到20多年前年富力強的中年時代。
館中還展出了我的《哲學與商業》、《從流浪兒到大學教授》和《六十年革命人生》三本著作,使我很受鼓舞。
接受學生代表獻花。6月11日晚,我出席觀看了學校精心打造的文藝演出。舞臺布景如夢如幻,演員多才多藝,節目精彩紛呈,觀眾如醉如癡。當第三個節目《茉莉花》演出結束,打扮入時的演員一字排開時,主持人宣布:“請我校老教授的代表鐘香駒和潘忠貴兩位老師上臺接受學生代表獻花”,鐘教授和我走上舞臺,頓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表達對老教師的尊敬和愛戴。這是我人生經歷中最激動的時刻,心潮澎湃,淚珠在眼眶中滾動,手捧獻花向觀眾致意。第二天我在校園散步,路過一位中年女教工,她深情地對我說:“潘老師,昨晚您接受獻花時激動了吧?我們也很激動。”我向她點頭致謝。
同返校參加校慶的部分學生座談。6月12日下午,84政經師資班20名返校學員召開座談會,我同其他幾位在該班任過課的老師應邀參加。由于這個班是馬列教研部具體操辦的,而當時我是部主任兼黨總支書記,又給他們講授哲學課,所以同學員接觸很多,師生之間感情很深。闊別24年師生重逢,大家十分激動,十分愉快。會上,學員們踴躍發言,共同回憶母校的培養和老師的教誨是如何改變自己命運的,一致稱贊“母校如山,師恩似海。”一位學員在來北京商學院學習前是一所中專副校長(副科級),畢業后返回原單位,由于她工作表現突出,受到上級領導重視,逐級提升,2006年已是正廳級干部。她在發言中說:“老師是我的再生父母。”然后走到我和這個班的班主任兼黨支部書記郭一行老師面前,分別向我們三鞠躬,并連聲說“謝謝老師、謝謝老師”,學員們的這種感恩言行使我進一步體會到教師職業的崇高。
總之,參加校慶活動,我得到了莫大的精神安慰,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感受那就是:“學校沒有忘記我,學生沒有忘記我。”我為自己一輩子都從事教師工作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20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