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 4月21日下午,應我校特別邀請,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李尚志教授來我校作題為《蠟燭的崗位職責是照亮別人》的先進事跡報告。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德玉主持報告會。
李尚志教授是我國自己培養(yǎng)的首批18個數學博士之一、首批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名師、原國家教委表彰的“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F任現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院的教授。
李尚志用生動幽默的語言講述了自己的成長成才經歷。他從山區(qū)教師到研究生,用了8年的時間;從研究生到博士,用了3年的時間;從博士到大學老師,卻只用了幾天的時間。“要不留校當老師,要不回到山溝里去”,李老師說選擇其實就是那么簡單,生活不會因為你是博士就能翻天覆地。他說到“知識改變命運”,“一切在于都有準備”,正是這個信念讓他一直走到現在。“當機會到你的手上時,如果因為沒有準備而錯失,那就是最大的痛苦”。
李尚志還說到“教師的職稱是蠟燭,蠟燭的崗位職責是照亮別人”,“一個小孩的目光,跨越了40年的感動”,師生情時刻激勵他前行,“我的學生不管做什么,只要是在為人民做好事,我就心滿意足了。”
李尚志教授從1982年在中國科技大學任教至今,始終堅持在教學第一線教書育人。在培養(yǎng)研究生的同時,每學期都為本科生講授基礎課,深受同學們歡迎。他覺得如果讓“仇恨數學”的人都能夠了解數學,甚至喜歡數學,這種成就感是無法比擬的。李尚志說,現在很多年輕的專家學者總喜歡用一些深奧、專業(yè)的話給學生講一些深奧、專業(yè)的知識,結果學生聽不懂,還覺得自己沒學好,“其實是老師的問題,他要真學懂了,學扎實了,就不會用那些深奧的話來唬人了”。李教授還具體闡述了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應用,啟發(fā)大家在生活中多動腦、多思考。
在整個報告會過程中,笑,一直掛在李老師的臉上,這種笑容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李尚志老師說道“我更加喜歡別人稱呼我為李老師”,而不是‘李教授’”,因為他覺得“老師”比“教授”感覺更親切、更光榮。最后,李老師鼓勵同學們做數學的粉絲,做科學的粉絲,希望大家能為人民做更多的好事。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德玉在報告會結束時指出,李尚志老師的報告給了我們兩方面的啟迪,一是感情,即愛家鄉(xiāng)、愛科學、愛學生的感情,二是精神,即踏實肯干、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兩方面是我們干好事業(yè)的基礎。他希望廣大師生員工堅定理想信念、愛崗敬業(yè)、創(chuàng)先爭優(yōu),為學校的改革和發(fā)展事業(yè)做出應有的貢獻。
此次報告會是一堂生動的人生哲理課,近120名師生代表興致勃勃地聽取了李尚志教授的精彩報告。
附:李尚志簡介
李尚志,男,1947年6月29日出生于四川內江市。畢業(yè)于內江二中。
1970年7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本科生畢業(yè)。1981年12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基礎數學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 1982年 5月獲理學博士學位, 是我國自己培養(yǎng)的首批18名博士之一。
1981年12月以來一直在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任教。1989 年評為教授。1992 年任博士生導師。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3-1990期間擔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六屆委員會委員。1998.11-2001.11期間擔任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主任。
1991年受國家教委表彰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9年獲寶鋼教育基金優(yōu)秀教師特等獎,得票率在獲特等獎的所有獲獎者中排名第一。
2003年9月獲教育部授予的“國家級教學名師獎”,是全國獲得該獎項的首屆100名獲獎者之一。
2004年調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4—2009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院院長。
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安徽省學位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高等學校數學與統(tǒng)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非數學類專業(yè)數學基礎課程教學分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數學會理事、安徽省數學會秘書長、中國工業(yè)與應用數學學會理事。
自1980年以來一直從事代數學領域、特別是群論方向的科學研究。在典型群的子群結構的研究中取得了受到國際同行矚目的系統(tǒng)的成果,在國內外第一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50余篇,其中在J.Algebra 等國外重要學術刊物發(fā)表11篇。主持的科研項目“關于李型單群子群體系的研究”于1985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1998年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在《現代數學叢書》中出版的科研專著《典型群的子群結構》,集中了多年來在典型群的子群結構方面的研究成果。
從1982年在中國科技大學任教至今,始終堅持在教學第一線教書育人。在培養(yǎng)研究生的同時,每學期都為本科生講授基礎課,深受學生歡迎。還在教學改革中創(chuàng)造了在全國高校中獨樹一幟的突出成績。主持的教學改革項目“數學建模和數學教學改革”和“數學實驗課程建設”各在1997年和2001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主持編寫的教材《數學實驗》在如何引導學生借助于計算機學習與探索數學方面創(chuàng)造了獨具特色的經驗,曾應邀到60多所高校和一些中學講學介紹經驗,產生了很大影響。該課程教材由高教出版社作為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出版,于2002年獲教育部優(yōu)秀教材獎二等獎,并于2003年2月由World Scientific(世界科學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