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第六屆研究生“學術之星”和“優秀學術活動團隊”評優答辯會在阜成路校區舉行。食品學院叢艷君副教授,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許繼平副教授,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馮濤副教授、田華峰博士,經濟學院郭毅副教授,商學院穆林娟副教授、王楠博士受邀擔任評委。研工部副部長熊慧出席本次活動并做開場致辭。
熊慧首先對各位評委老師的到場表示感謝,同時對積極參與本次活動的研究生個人和團隊表示歡迎。她說學術之星評選活動自2007年首次舉辦以來,受到廣大師生越來越多地關注和參與,今年申報“學術之星”23人,申報“優秀學術活動團隊”12個,分別比去年增加了53%和33%。她強調研究生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生,也是導師的科研助手,在具體的科研活動中,能更好地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和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希望通過此項活動開展,樹立研究生科研榜樣,促進研究生們跨學科交流,讓更多的研究生學會做學問、樂于做科研,在研究生中營造良好學術氛圍。
評選會上,十三名參評“學術之星”的同學、八名入圍的“優秀學術活動團隊”代表按照賽前抽簽順序依次上臺,分別展示了各自的科研經歷、學術成果,分享了做科研的心得體會,以及科研團隊的合作精神和豐碩成果,并回答了評委老師的問題。來自2009級應用化學專業的苗志偉同學繼去年榮獲第五屆研究生“學術之星”稱號后,今年他又帶著自己新的科研成果來到答辯現場。在過去的一年里他共撰寫發表論文8篇,其中SCI和EI各收錄1篇,一級核心期刊6篇,專利1項。此外,來自2010級控制工程專業的趙川同學在展示環節,還提出了自己平時做科研總結出的自我學習“十步法”。3個上屆“優秀學術活動團隊”,今年延續良好的學術研究傳統,展示了他們新的科研成果,如“稀土光電功能材料設計合成與應用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被SCI收錄的有13篇。同時,今年新入圍的“保險理論創新與應用團隊”和“財務管理實踐團隊”也展示了他們的科研特色和風采。這些經驗分享,讓前來觀摩的同學從中獲益良多,更加意識到要沉心、靜氣地投身于自己專業領域研究中去,讓學術研究變成自己的興趣而不是任務。
整場評選會歷時兩個半小時,每位選手和團隊都得到了評委老師們的積極肯定和贊許。同學們潛心鉆研學術的態度和能力,給各位老師們都留下了深刻印象。評委們均一致建議,廣大研究生同學們平時要積極參與各項科研活動,通過跨學科交流,達到拓寬學術研究的思路。并表示,此次活動為他們今后指導研究生帶來了啟示,希望今后繼續擴大活動規模和影響力,讓更多的師生參與其中,從中獲益。
最后,評委們綜合考慮科研成果和答辯效果,評出10名“學術之星”和5個“優秀學術活動團隊”,為獎勵積極參與學術活動并取得優異成績的研究生團隊和個人,學校將對獲獎個人及團隊,以及入圍的候選個人及候選團隊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六屆研究生“學術之星”獲獎成績排名
|
|||||
序號
|
姓名
|
專業
|
科研得分(70%)
|
答辯得分(30%)
|
總得分
|
1
|
苗志偉
|
應用化學
|
39
|
90.3
|
54.39
|
2
|
趙川
|
控制工程
|
36
|
89.6
|
52.08
|
3
|
吳文倩
|
材料加工工程
|
25.5
|
91.3
|
45.24
|
4
|
侯堃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22
|
87.9
|
41.77
|
5
|
李曉晨
|
產業經濟學
|
22.6
|
86.1
|
41.65
|
6
|
王慧
|
金融學(保險)
|
21
|
88.6
|
41.28
|
7
|
王競燕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21
|
87
|
40.8
|
8
|
官偉
|
應用化學
|
19
|
89.9
|
40.27
|
9
|
王麥秀
|
金融學
|
20
|
84.7
|
39.41
|
10
|
陳睿超
|
材料加工工程
|
18
|
87.4
|
38.82
|
第六屆研究生“優秀學術活動團隊”獲獎成績排名
|
|||||
序號
|
團隊名稱
|
團隊負責人
|
科研得分(50%)
|
答辯得分(50%)
|
總得分
|
1
|
稀土光電功能材料設計合成與應用
|
朱吉成
|
268.00
|
88.86
|
178.43
|
2
|
智能檢測與優化控制
|
李林
|
166.00
|
87.57
|
126.79
|
3
|
綠色功能材料研究
|
于洋
|
70.00
|
89.29
|
79.64
|
4
|
財務管理實踐研究
|
代英昌
|
52.00
|
86.43
|
69.21
|
5
|
保險理論創新與應用
|
王慧
|
46.00
|
87.00
|
66.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