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藝術與傳媒學院學術節系列活動之二——“兩會零距離”學術論壇在我校阜成路校區召開。論壇由藝傳學院副院長王擎教授主持,學院黨總支書記秦巍、輔導員和研究生參加。
這次“兩會零距離”的學術論壇邀請到了我校連續三屆參加“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汪蘋教授、《華夏日報》主編唐清建、《光明日報》編輯李可和我校畢業生、現任《每日經濟新聞》編輯李玉敏。參與的嘉賓從政協委員、主流媒體到市場化媒體,來自不同領域,為學生更加清晰的認識“兩會”的報道與流程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
我校“兩會”政協委員汪蘋教授首先發言。她就“兩會”中政協委員的構成、職責進行了介紹,并分享了參加三屆“兩會”的感受。汪教授介紹,政協委員的提案會有一定專業領域的傾向性,自己的傾向性在于教育和環境方面。今年的“兩會”會風改變,會期縮短,這和以往是不同的。她還介紹,前年她提出有關轉基因技術應用的提案,去年提案是有關PM2.5的問題,今年是就八項提議如何走進百姓生活的提案。提案不是發現問題,而是要真正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同時,還要掌握與自己專業領域相關的法規和流程,只有這樣才能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
《華夏日報》主編唐清建就“兩會”的輿情分析與大家交流,對現今兩會新聞基本要素的變化趨勢進行了介紹,包括兩會新聞受眾情況、高頻詞、媒體報道方式的變化等。《光明日報》編輯李可在談及“兩會”采訪時,總結了了解會議的主題、圍繞焦點事件以及緊貼新聞人物三個方面。就采訪“兩會”的準備,李可強調要從三個方面入手:熟悉國內政治;熟悉代表的專業和觀點;熟悉政治經濟的熱點事件。在采訪時還要做到膽大、心細。校友李玉敏是第一次采訪“兩會”,她詳細介紹了其報社針對采訪人群的定位以及采訪方式。
通過與教授和編輯們的交流討論,學生們近距離地觀察體驗到“兩會”。這次學術論壇以學術交流的形式將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結合了業界最新動態,為學生的理論學習明晰了方向,也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公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