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中午好,歡迎收聽北京工商大學校園廣播,這里是正在為您直播的午間新聞報道,我是主播張菊。”
2011年11月21日,當這個聲音突然打破沉寂的校園,傳遍北工商每一個角落的時刻,或許就是這個姑娘夢開始的時候。三年磨一劍,從大一時校園十佳主持人大賽總冠軍,到大二成為校園各大晚會的當家主持,再到大三順利成為青檬網絡電臺的主持人,這一路上的辛酸苦楚或許不是能用幾句話簡單概括的。2013年5月19日,她榮獲第五屆北京市主持人風采大賽亞軍。心中有夢,敢拼敢闖,在夢想的雨露下澆灌的花朵才會顯得異常嬌艷,她就是學校廣播臺的張菊。
廣播,一個延續了十年以上的夢想
“小時候,受家庭的影響就十分喜愛聽廣播,有的時候就會和爸爸媽媽說,如果有一天我的聲音能夠從這里傳出去那該有多好啊。”也許就是孩提時埋藏在心底這樣的一個小小的想法,在日后才會慢慢發芽,長大。
可是作為非科班出身的她來說,想要走主持人這條道路必然是難上加難,于是在大學里,她積極參加校內外各種比賽并獲得很多榮譽,如北京市“科技與文化融合科技與生活同行”演講比賽二等獎、第五屆北京市主持人風采大賽亞軍、第七屆校園十佳主持人大賽冠軍、北工商2012年“才藝之星”、北工商“金話筒”稱號等,并兩次獲得學校獎學金。
當然,比賽不是目的,主持人最重要的還是實踐經驗。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張菊順利的進入了青檬網絡電臺工作,在這工作的半年多時間里,她不斷彌補不足,積累經驗,迄今為止,已做過100多期節目,有效播出300多小時,采訪過數十位藝人。同時她還負責著學校內很多大型活動的主持工作。并且在今年也受邀參加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特別節目直播。“既然起步沒有科班的高,那我就在實踐中慢慢積累,找到屬于自己別人無法替代的位置。”
北工商校園廣播臺: 一路奮斗一路歡歌
如果有人提到“張菊”,那么作為北工商人就一定會聯想到另一個詞“北工商校園廣播臺”,不僅因為她是臺長,更多的是因為校廣播臺是承載了她青春的地方。從籌備復播到節目種類多樣,從臺內簡單幾人到完整體制健全,張菊說“這絕對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這是校園廣播臺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只是有想法,然后帶領同樣一群有夢想的孩子共同努力。”在廣播臺工作的每一個同學都會有這樣一種“歸屬感”,因為這里就像一個家,所有人都在為這個家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復播這一年半的時間里,校廣播臺的發展是飛躍的。在黨委宣傳部老師的指導下,本著“傳播工商服務師生”的原則,認真規劃節目,制作節目日歷。廣播臺現有34人,臺內各部門分工明確,頻道設計、節目策劃、后期制作井然有序,隊伍建設不斷加強,節目制作水平不斷提高。廣播臺的發展凝結了張菊的很多心思。現在,良鄉校園早中晚都可以聽到種類繁多的節目,有校園新聞、英語節目、音樂、資訊、脫口秀等。廣播臺還根據學校大型活動的需要,在迎新日、2012畢業季、外事接待、校園開放日等活動期間制作了節目。特別是去年首次嘗試的5小時跨年直播的特別節目,上百名學生共同參與,總結過去、暢想新年。同時校廣播臺也會就大家關心的話題不定期的做一些特別節目,在校園里隨機采訪同學,采用同學最直接的聲音表達最真切的想法。廣播臺的成員們還經常承擔學校各大活動的主持和播音工作,他們參與和見證著學校一項項大賽和活動,不斷的磨練自己,并用聲音傳遞力量、鼓舞人心。
最可喜的是,在這里每一位校臺成員都在成長,張旖旎、唐詩在北廣主辦的講故事大賽選拔活動“校園故事大賽”中分別取得第六名、取得第七名的好成績,焦佳良、劉爽、韓若凡、李思叡等同學榮獲校園十佳主持人比賽“十強”,楊茜茜、徐英瀚、張嘉煜等同學在學校朗誦大賽獲獎。上屆臺長楊澤獲得首都大學生科普演講比賽一等獎、國家獎學金。同學們在參加各項比賽的同時,也認真完成專業學習,多名學生獲得獎學金、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榮譽。
同樣在這一年中,校臺也致力于與外界合作中,包括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多米等音樂公司以及學校內各大學生組織,其中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還對我校校廣播臺給予了高度評價。
只有自己和自己拼搏,才能征服自己。這是她的座右銘,或許她一直在做的就是和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夢想的力量是無窮的,張菊用她三年的實踐證明了這一點:“銀色的話筒金色的夢”。
新聞鏈接: 中國廣播網“第五屆北京市主持人風采大賽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