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了解公眾對高分子材料的認知,普及高分子材料循環利用的知識,加深高分子材料專業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資源意識,培養學生作為材料人的社會責任感,積極施行學校提倡的課堂延續教學,近期,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高分子材料與工程2010級全體學生在專業課教師溫變英教授和張揚老師的積極倡導和精心指導下,走出校園,開展了高分子材料循環利用調研宣傳活動。
高分子材料與社會進步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高精尖的技術領域如航天科技、航母潛艇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高分子材料。正是因為高分子材料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才變得更加舒適美好。近年來,導電高分子、智能高分子、藥物緩釋高分子等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相繼問世為高分子材料的更廣應用打開了新的窗口。但是高分子材料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環境污染。近些年曝光的一些“白色污染”等負面新聞也讓公眾對我們高分子材料產生了一定的誤解。事實上,高分子材料是可以循環利用的環境友好材料,之所以出現污染,是因為回收利用環節沒有跟上。
帶著對高分子材料循環利用現狀不樂觀的焦慮,承載著社會對我們的期待,高分子材料與工程2010級全體學生積極投身到這一活動中。本次活動共有八項調研課題,分別是:公眾對高分子材料的認知認可度、世界各國對塑料回收利用有關的法律法規、塑料地膜的利用、廢舊塑料的回收、建筑用高分子材料、包裝材料及其回收。86名同學共分成八個小組,每組承擔其中的一個課題,由組長負責組織開展各項工作,組員分工合作,包括擬寫策劃書,設計制作調查問卷和宣傳單,照片視頻采集、查閱資料,實地問卷調查和宣傳,實地參觀考察,數據分析和調研報告撰寫、PPT制作和匯報等。
為了社會調研的普遍性和真實性,同學們不辭辛苦,頂著驕陽,走出校門,足跡遍布校園、超市、公園、公交車站、垃圾分類處理工廠、垃圾填埋場等。發放宣傳單500余份,調查問卷300余份。活動中,同學們主動和受訪者進行交流,耐心、認真地做每一份調查問卷,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向公眾進行宣傳。參與受訪者的行業分布廣泛,男女比例平衡、年齡分布均勻,有學生、教授、農民工、保安等,遇到不理解高分子材料相關專業知識的公眾,或對高分子有誤解的公眾,同學們都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和查閱資料來詳細講解,學生還把精心制作的宣傳單發給對高分子材料感興趣的人們和需要補充高分子知識的公眾,延續了活動的后期效應。在社會實踐中,面對一些人的不配合、不理解,甚至直接拒絕等情況(有些人以為學生是發小廣告的),同學們都沒有抱怨,沒有氣餒,從自身找原因,繼續調研活動。不僅如此,同學們還有效利用網絡資源查找各種文獻和進行網絡咨詢,并且走訪北神樹垃圾填埋場、北京市第一清潔車輛廠等,進行實地調研,還拜訪農科院教授以及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咨詢行業前景和請他們提供指導建議。經過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實踐調研數據采集成功完成,總體數據較為合理,具有參考價值。通過整合調研準備、調研過程、調研內容和調研數據,每個小組都在課堂上以PPT的形式向大家匯報了小組負責的調研課題,同學們在分享自己收獲的同時,還認真學習和吸取了其他小組的知識和精華。老師們的對大家的工作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溫老師說到,同學們的工作給了她很多的驚喜和感動,她非常感謝同學們的認真工作和積極合作,她還表示,這類活動還將延續到下屆,下下屆的同學……
通過本次調研和與公眾交流,同學們了解到公眾對高分子材料的認知、應用和回收等還不很熟悉,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對高分子材料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發展前景也很模糊,有些人還對高分子材料的安全性提出質疑,這一系列的問題表明,高分子材料知識的宣傳和普及還有待加強,高分子材料專業人才隊伍需要增加,高分子產品的研發需要創新和提速;國家要完善高分子材料循環利用有關的法律法規,加強政府監督和管理力度,加強對廢舊材料的回收利用的宣傳力度,提升從業人員的行業素質。
此次調研活動的意義在于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調研中,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特長優勢,深入到社會中,不僅鍛煉了團隊協作能力,增加了社會實踐經驗,還加強了專業知識和專業素質。當被問及其感受時,同學們都熱情地分享自己的感觸,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增加了對專業的認同度和責任感。同學們認為,這兩周的努力沒有白費,不僅得到老師、社會和其他同學的肯定,而且每個人的收獲都很多。同學們表示,作為高分子材料行業的接班人,今后會更加努力學習,提高憂患意識,義不容辭地為高分子材料的發展和環境保護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