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于日前揭曉,該活動于今年4月12日啟動,歷時半年,經過群眾推薦、組織審核、全國公示和公眾投票、評委會投票等環節,共評出54名全國道德模范和265名提名獎獲得者。中國文明網于9月27號發表了《中國“美德范兒“為”中國夢“注入正能量一文》,現將全文予以轉載。
2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親切會見了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晚上,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授獎儀式隆重舉行。曾經,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一些誠信缺失、見死不救等失德敗德現象不斷拷問著社會良知,而已經連續開展四屆的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為中國公民道德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縱觀歷屆全國道德模范,平凡如塵,卻是道德高地的“大腕兒”:無論是日復一日的堅守,還是關鍵時刻的抉擇,他們秉承道德,堅定信念,仁、義、誠、敬、孝,演繹著“中國好路人”、“好爹娘”、好“糧”心、“好師德”、“好愛情”、好少年、好軍人、好司機、好干部……“N多”的平民英雄勾勒著公民道德建設的“美德范兒”圖景。
這些平民英雄是星星點點的道德閃光點,被網友譽為中國“美德范兒”,溫暖身邊人,感染全社會。隨著好人好事、主流價值觀的廣為傳播,“好人現象”引發了“好人效應”,個體自發行為逐漸成為社會普遍自覺的道德實踐,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從一個好人的凡人善舉到一群模范的身先士卒,從一座城市的好人頻出到一個社會的崇德尚善,善行河北,安徽好人,杭州最美現象,滄州好人現象,長治好人,好人青縣,好人沛縣;好人廣場、好人墻、好人街;好人基金、道德信貸,道德銀行甚至好人微博群……“好人現象”的群體性呈現,相對于某些道德的滑坡現象是一劑強心針、清醒劑。 “好人之城”、“大愛城市”、“善行之都”……越來越多的城市把道德建設作為自己的立市之本,向善不再只是個人的追求。一個個最美瞬間,一個個道德群體,一次次道德思考,一場場道德評選,在社會轉型期紛繁復雜的社會矛盾中堅守核心價值觀,在風雨喧囂中對溫暖的道德閃光點保持永不懈怠的熱情,中國式孜孜不倦的道德建設和道德反思為“中國夢”注入了來自于百姓、根源于生活的無窮的道德力量。
好人好報,深入人心。習近平總書記深情闡釋的中國夢是當今中國的高昂旋律,而“好人”正是中國夢的道德期盼。透過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以及更多省市的道德建設活動,我們看見了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善行義舉,看見了人們對道德不懈的追求,更看見了實現中國夢道路上“美德范兒”不斷傳遞著的正能量。“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 這五個耳熟能詳的詞語是全國道德模范評選的五個類別,也真切表達出了今天我們的道德需要什么。我們欣喜地看到諸多善心得到“正反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的頒獎盛典,“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入讀北師大了,英雄小伙兒周傳金免費手部整形了,各界為中國“孝悌好兄弟”捐款百萬了……有了全社會的呵護和培育,人性堅守自然成為社會主流。
中國人不僅靠辛勤勞動創造著物質財富,更用美德建設著精神富有的道德高地。一個美國網友在看到世界各主要媒體相繼報道中國“最美媽媽”吳菊萍后說,“最近世界上的新聞以負面為主,能在這個時候看到這樣一條好消息,令人備感溫暖。”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中的“最美司機”吳斌、“航空英雄”羅陽、救人“快遞哥”等等都引發了外媒的大量報道和世界各國網友的高度關注。中國“美德范兒”傳出國門,感動和影響著世界,當“美德”成為人們崇尚的自覺,也必將迸發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