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國糧食安全評估高層研討會在我校舉行。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糧食局、中國糧食經濟學會、中國農科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管理出版社、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中華糧網、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中國合作經濟促進中心、《國際商報》《中國商報》《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糧食咨詢決策參考》《北京商報》的專家、教授、記者、研究生30余人參加研討。研討會由我校與中華糧網聯合舉辦。
與會專家圍繞中國糧食安全發展的熱點問題、中國糧食安全評估指標體系、中國糧食安全發展趨勢進行研討,并結合我校經濟學院洪濤教授承擔的2013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培育項目《2013-2014中國糧食安全發展報告》對我國糧食安全發表看法。
中國糧食經濟學會會長、原國家糧食局局長聶振邦發言指出,中國糧食問題不僅僅是生產問題,還涉及到流通和消費等,可以通俗地概括為“多不得、少不得,不多不少很難得”。在哪一個方面出現問題,都不能說糧食是安全的。
國務院發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指出,我國糧食安全戰略到了轉折關口,《中國糧食安全發展報告》項目在目前階段很有意義。他認為,現在糧食安全和10年、20年前糧食安全的環境大不一樣。他不贊成簡單地用糧食自給率來衡量中國糧食安全與否。評估糧食安全要有科學、合理、理性的體系。中國應該參考國際糧農組織有關糧食安全的指標,來構建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糧食安全指標體系。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主任葉志華談到,糧食安全課題指標設定的時候,要考慮人口和消費趨勢的變化。隨著人們消費結構的變化,表面上看,對糧食消費減少了,但實際上,消費者增加消費的很多食品是由糧食轉化而來的。同時,還要考慮環境因素對糧食安全的影響。
我校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教授表示研究糧食安全問題應跳出糧食看糧食,糧食不僅要研究口糧主食,也要研究五谷雜糧,中國糧食雖然“十連增”,但是進口糧食轉化產品價格比中國便宜,特別是羊、牛奶等價格比中國便宜,應引起我們重視。他希望《中國糧食安全發展報告》成為具有社會影響、高質量、獨具特色的發展報告。
洪濤教授承擔的《中國糧食安全發展報告》項目為期三年,為了認真完成這一項目,他進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希望形成具有特色的糧食安全發展報告,不同于現有的糧食發展報告,探索中國糧食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及其評估。
“中國糧食安全評估高層研討會”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日報網、中華網、鳳凰網、金融界、華龍網、《國際商報》《北京商報》《中國商報》《中國糧油信息》等六十多家等媒體,分別以《糧食"十連增" 專家駁中國糧食危機論》《我國糧食安全戰略面臨轉折關口》《糧食臨時收儲啟動、嚴禁收購進口玉米大豆》等為題進行了報道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