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首頁» 新聞資訊» 綜合新聞

轉載:《培育“世界高等教育第三極”—中國高校如何發揮影響力》等

     《光明日報》20141713版發表了《培育“世界高等教育第三極”—中國高校如何發揮影響力》、《國際化的受益者——南洋理工大學》、《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指標》、《位列世界排名前50位的亞洲大學》四篇文章,對如何推動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F將四篇文章予以轉載,供大家借鑒。

文章一:《培育“世界高等教育第三極”—中國高校如何發揮影響力》

 編者按

在全球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浪潮正在滾滾而來。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國際化極有可能演化為“美國化”“英國化”或是“歐洲化”。“跟跑”歐美發達國家,似乎還是許多國家高等教育無力掙脫的局面。本文作者在這一似成定論的僵局中提出“亞洲元素”觀點,認為亞洲尤其是東亞地區的國家和地區一流高校云集,已呈現出形成世界高等教育第三極的趨勢,中國作為其中主要的力量,要在這一趨勢的形成中發揮出自己的影響力,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國際高等教育舞臺上找到新的立足點,讀來頗受啟發。

面對教育全球化,我們在擔心什么

在全球化的今天,知識、人才、科學技術、學術研究的流動都是全球化的,這已成為世界潮流。無論是人才培養,還是科學研究,高校如果不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中加以考慮,那么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培養世界一流人才、產出世界一流成果,都不太可能。當前,對于全球化思潮在中國引發的思考主要有兩種,第一是必須跟上世界發展的節奏,遵循世界發展的游戲規則。正如有學者認為,中國已經進入全球化時代,只有諳熟全球化游戲規則,才能不受制于別人。但是也有很多人持有復雜的心態,就高等教育而言,與意識形態無關的部分,比如科技論文的發表以及工程師培養規格和資格認證等,可以與世界接軌,但是事關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部分,只要與意識形態相關聯,態度則有不同,他們的基本共識是: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對教育全球化,應保持必要的警惕。概而言之,中國學者對教育全球化主要有以下四種憂慮:

擔心教育全球化讓中國高等教育淪為英美高等教育強國的附庸。當前,英美國家高等教育仍然是最為發達的,就教育標準而言,由英美主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此發展下去,全球化的結果就有可能蛻變為“美國化”“英國化”或“歐洲化”。英美等國以他們的高等教育作為世界的基本范式,大肆推廣其辦學體制和大學發展經驗,對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高等教育呈現“擠壓”態勢,“西方大學文化的侵略性”的意圖是明顯的。因此,有學者認為,即便經濟可以全球化,但文化不可全球化,教育不可完全全球化。

擔心中國人才外流。在高等教育國際化過程中,最令中國擔心的就是人才外流。19782011年,中國共有各類留學人員111萬人,留學 (微博) 回國人數雖然達到了82萬人,占72%,但仍然有30萬人滯留海外。全球化教育進程中,“國際人”的概念被發達國家大肆傳播,一個人對事業或專業的忠誠,可以超越對民族或國家的忠誠。這種思想自然會加速人才的國際流動,特別是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的流動速度。這樣的流動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是巨大的,且是破壞性的。

擔心全球化帶來政治和社會的不穩定。發生在北非西亞的“顏色革命”讓很多中國學者看到了這樣一個事實:西方國家的冷戰思維猶在,霸權意識尚存。西方國家借助于語言、傳媒和網絡的影響力,推銷所謂的普世價值,針對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實施各種形式的顛覆活動,如果任全球化思潮蔓延,勢必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危機,輕則激化社會矛盾,重則導致國家內亂。

擔心中國文化不能有效傳承下去。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的推進,一些人擔心中國文化傳統的傳遞遭到扭曲甚至中止。中國在國際化的進程中雖然獲得了經濟發展,財富迅速獲得了增長,但同時出現了文化危機。而文化危機的本質就是價值危機。傳統的道德秩序在全球化的沖擊下幾近崩潰,兩千年積淀下來的中國文化傳統岌岌可危。一旦中國文化傳統失去了力量,那么文化優勢將逐漸式微。沒有文化優勢的中國,將難以形成有影響力的綜合國力。

雖然顧慮重重,但中國大學仍堅定邁出國際化步伐

1997年的亞太金融危機中,中國被推到了亞洲的中心,在2009年的全球氣候大會中,中國又被推到了世界的中心。在此背景下,肩負國家民族未來使命的中國高校,面臨著如何讓我們的高等教育面向世界這一迫切的問題。因此,盡管對教育全球化持有復雜的心理,但中國大學仍堅定邁出國際化步伐,中國高等教育的全球化不僅推進速度快,而且成果豐碩。具體可概括為六方面:

科研投入直線上升。中國大學科研投入增加的速度不僅超過了美國和英國的高校,而且也超過了日本、韓國和中國香港地區的高校。我國高校,特別是985大學,十分看重大學的國際排名。提高大學排名的手段是要加大科研投入,爭取更多國際發表。與之相應的是,中國大學在國際大學排行中的地位也在發生變化。10年前,中國大學進入世界排行500強的,還不足10所;到2012年,達到了28所,國際論文發表的總量也隨之增加。

來華留學生發展速度快。2011年,來華留學人數達到292611人,分布在全國的660所高校中,生源國家和地區達到了194個,這一良好勢頭一是因為政府鼓勵性的政策,二是因為各高校的努力。我國提出了“到2020年,留學生規模要達到50萬人”的新目標,各省市也努力創造條件,擴大本地區的留學生規模。北京頒布《留學北京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吸引15萬留學生的目標,上海提出了8萬留學生的目標。江蘇、浙江和云南等省也都提出了留學生教育的具體目標。如果諸多目標達成,到2020年,中國有望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甚至成為全球留學生主要接受國之一。

鼓勵學生獲得國際教育經歷。國際經歷主要分為學生交換、海外實習、國際會議和文體交流等形式,時間在一年左右。一些名牌大學為提高畢業生的競爭力,拓寬海外交流渠道,竭力推進學生出國學習和實習。近幾年,中國頂尖工科大學開始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培養計劃中規定學生必須出國學習一年??梢灶A見的是,未來獲得國際經歷的中國學生將會進一步增加。

重視引進海外人才,大力發展引智事業。中國引進海外智力,有著悠久的歷史。近20年來,選聘海內外專才為中國大學科研教學提供服務,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鼓勵。2012年,中國共聘請外國專家35727人次,規模為歷史最高。“長江學者計劃”以及東方學者、泰山學者、珠江學者等品牌的地方引智計劃,都在吸引人才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與之相應,各研究型大學也通過政府和其他渠道的經費廣聘海外專家,僅以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微博)為例,分別吸引的姚期智教授和呂克·蒙塔尼教授,都是本學科的翹楚,人才引進的高端化傾向日趨明顯。

推進國際合作,舉辦合作辦學項目。中國在推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上,形式靈活,注重效益和質量。目前共有五所中外合作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他們分別是西安交通大學與利物浦大學合作建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與紐約大學合作的上海紐約大學;寧波大學與諾丁漢大學合作的寧波諾丁漢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微博)香港浸會大學合作在珠海舉辦的聯合國際學院(UIC),此外上海中歐工商管理學院,也是成功的范例。而以項目形式存在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更是覆蓋了數百所大學、數十個專業。合作辦學項目的意義還在于,不僅提供了多樣化的高等教育選擇機會,也促進了中國本土高校的課程和教學改革。

推動高校領導人的海外能力建設。讓高校領導者赴海外接受高教管理培訓可以擴大其視野、推動高校的改革、進而提高高校的國際化程度。高校領導者海外培訓分為三類:一是高校自發開展的海外培訓項目;二是國家政府或地區政府組織的海外培訓項目;三是非政府部門提供的海外培訓項目。十年來,數千大學領導者親歷海外大學,開闊了視野,學到了知識,思維更加活躍,改革的方向逐漸明確。不僅如此,政府也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大學校長論壇,為本土校長與外國同行交流管理和領導經驗提供了機會。

發揮影響力,培育“世界高等教育第三極”

雖然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充滿競爭的國際高等教育舞臺上,中國的大學仍然處于“跟跑”階段。如何改變純粹“跟跑”的局面?關鍵是要建立自信,勇敢面對國際競爭,其中一個突破點就是培育“亞洲元素”,特別是東亞元素。

東亞是國際高等教育發展史中的活躍地帶之一,在這個地帶,地理聯系緊密,一流高校云集。我們應當看到,當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和韓國加強高等教育的合作與交流,就有可能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的第三極,世界知識創造的新中心,也有可能成為歐洲和美國之后的第三個中心。東亞第三極的出現,將帶來國際高等教育舞臺的全新變化,也會為本地區的社會經濟穩定發展提供歷史性機遇。東亞第三極的出現,不僅可以促進本地區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且還將豐富全球高等教育的生態多樣化。

那么,中國高校如何在培育“世界高等教育第三極”中發揮出影響力呢?

首先是轉變思路,建立自信,提高中國高等教育對其他國家的高教影響力。影響與被影響是一對概念,影響大于被影響,則自信增加,反之亦然。對于中國來說,借鑒世界各國高等教育的經驗來發展自己,只是一個方面,未來還需要在借鑒別國經驗時,善于在思想、制度和具體操作層面關注對其他國家產生的影響。

其次是提高國際競爭力,大學之間的國際競爭可以高度濃縮為人才的競爭和資金的競爭,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盡管中國大學在競爭國際人才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績,但是若將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政府的強力支持分開,那么大學的競爭能力還剩下多少?就資金而言,中國大學的財政增長速度是驚人的,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大學財政體制仍然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因此,中國在競爭力建設上要重視三件工作:一要建立與國際競爭相適應的工資制度,吸引且留得住更多優秀人才;二要改革現行撥款機制,活化資金的運轉;三要盡可能快地提高大學財政自主權。當大學擁有大量優秀人才,當大學擁有資金的自由支配權,大學便會在參與競爭中展開手腳,得心應手。 

 

以下三篇文章請打開鏈接閱讀: 

文章二:《國際化的受益者——南洋理工大學

文章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指標》  

文章四:《位列世界排名前50位的亞洲大學》

 

 

 

 

 

澳门百家乐官网大家乐眼| 威尼斯人娱乐城简介| 百家乐网上投注系统| 赌片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沙龙娱乐| 百家乐官网太阳城真人游戏| 百家乐象棋玩法| 澳门网上网址| 百家乐真人游戏网| 澳门博彩公司| 百家乐官网如何盈利| 威尼斯人娱乐平台网上百家乐 | 澳门百家乐手机软件| 大玩家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广东百家乐官网扫描分析仪| 百家乐分析软件下| bet365高尔夫娱乐场| 百家乐官网手论坛48491| 百家乐官网玩法简介| 肯博百家乐现金网| 顶旺国际| 娱乐城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新利| 柬埔寨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澳门博彩股份有限公司| 百家乐tt娱乐场开户注册| 百家乐稳赢秘诀教学| 百家乐官网平注常赢打法| 大发888官网免费58| 百家乐视频大厅| 澳门百家乐庄闲的玩法| 红9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高尔夫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成都市| 乐宝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不倒翁缺点| 澳门百家乐官网赢钱公式不倒翁| 龙岩棋牌乐| 百家乐手论坛48491| 月华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开闲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