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試報》3月12日頭版刊發文章《走一線 課時做減法 能力做加法——記者眼中的北京工商大學》,報道了我校本科教學綜合改革,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走進北京工商大學,聽學生說,今年課時和學分比以前明顯減少了;聽老師說,學生的成績和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了。記者看到,學生在課堂上的時間比以前少了,成績卻更好了。這樣的“逆增長”背后,是怎樣的一道加減法?會計系主任何玉潤一語道破“天機”:2012年初啟動的本科教學綜合改革試點初見成效。
北京工商大學在金融工程、法學、會計學、產品設計等7個專業“試水”本科教學綜合改革。在專業設置和考核方面,學校提出硬杠桿,要求專業課設置征求學校畢業生、實務界管理者和知名專家學者意見。最終,試點專業課程總門數大幅縮水,精簡至45門左右,學分總數在136至145左右,均較之前減少了約四分之一。
課少了,卻并不是簡單地做減法,而是精簡課程,把有限的師資力量放在刀刃上。學生在課堂聽老師講的時間少了,實踐、研究的機會多了;“滿堂灌”的現象少了,師生互動交流的環節多了。教學過程不是以傳統的老師與學生在課堂上面對面上課的時間來計算,而是包括作業、案例分析、討論、文獻閱讀、寫論文、實驗、科研訓練、競賽等所有環節。各專業普遍增加課堂延續教學環節,學時數是課堂學時數的50%至100%。學期末,老師們欣喜地發現,學生的成績較以前提高了,會計系學生的平均學業績點高達4.0。本科教學綜合改革就像一陣春風,吹開了學生心中的求知之花。
“BB”平臺、虛擬實驗,讓學習就像做游戲
最初會計專業是手工記賬,后來發展到普遍用軟件操作,學生用電腦時間多了,“BB”平臺就這樣應運而生。
在北工商,老師會將平時上課的PPT傳到網上,學生用賬號登錄平臺后可直接使用軟件學習。老師還會上傳課堂討論的題目、課堂測驗的答案等供學生隨時查閱。這個平臺最初只被會計專業使用,現已推廣到全校。
大二學生郭云皓說:“使用 ‘BB’平臺后,我和老師的交流更頻繁了。以往,老師上完課就走,我想問問題也沒有太多機會。而現在,我不但可以在網上反復看老師講課的PPT,還能直接和老師、同學探討不會的題目。”
除“BB”平臺外,實驗虛擬軟件的使用也讓學生受益匪淺。老師不用再時時盯著、手把手地教,只要告訴學生一個循環是如何操作即可。而學生真正做起實驗來,也不再像面對一本本賬簿那么枯燥。
學生進入實驗虛擬軟件后,就像在面對一個虛擬的真實世界,如同在一家公司正式上班的第一天一樣,電腦會教給學生哪些事情需要處理、工作內容是哪些。掌握這些基本情況后,學生就可以在電腦上做賬、處理財務信息,還可以操縱一個“虛擬小人”進入銀行、稅務所等單位,和他們進行業務上的往來。在這個過程中,課本上學到的知識,不知不覺就被運用并熟練掌握。做完一個流程后,電腦還會自動給學生打出分數,供教師檢查時參考。做得好的學生還能贏得一些代幣,放松時用來玩游戲,這讓學生學起來興致勃勃。
何玉潤介紹,有了這套系統,學生不用非要坐在實驗室里才能做實驗,在家、在宿舍,只要有一臺電腦,隨時可以練習。當學生遇到不會的問題時,也不再只是問老師,可以先自己翻書、思索,找出答案。
解除心結,促進學業,導師組全面幫扶學生
金融工程專業本科生小林(化名)家里出了些問題,情緒波動很大,甚至無心上學。作為導師組成員,樊鵬英發現苗頭后,及時找他了解原因,并重點給予關注和開導。
樊老師利用課余及晚自習時間找小林談心,幫他解開心結。幾個月后,小林終于走出了低迷狀態,學習成績也有很大提升。這就是北工商經濟學院金融系獨特的幫扶學生體系——導師組。
每個導師組包括一位專業老師、一位研究方法指導老師及一名研究生擔任的助教,各有分工。專業老師幫助解答學業上的困惑,研究方法指導老師幫助指點分析學習方法,研究生幫忙分擔心理、生活上的困難。學生進入大三、大四后,還會配備專門的實踐導師,由一些業界老總擔任,指導學生實習和就業。
除面對面輔導外,導師組成員還會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幫扶學生。大二學生王桂晨在考慮出國留學還是留在國內考研時十分困惑,于是通過郵件把自己的糾結告訴了專業老師。老師從國內外院校專業培養不同點及小王本人性格特點、學習成績等角度,幫他分析利弊。最終,他決定好好準備參加國內研考。
北工商金融系主任栗書茵介紹,與學校其他院系實行“本科導師制”不同,金融學專業和金融工程專業率先試行“本科導師組”機制。目前,系里有20多位老師組成導師組,幫扶170多名本科學生。導師組從人生規劃、職業發展、素質拓展、專業學習、心理健康發展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和幫助。
“明星”云集,項目體驗,產品設計不是“空中樓閣”
去年,在著名的求職類節目《非你莫屬》舞臺上,蔡耀輝、孫飛等4名北工商產品設計專業2009級學生先后成功應聘,月薪都在7000元以上。其中一期節目即將結束時,在座的一位企業老總甚至表示:“北工商產品設計專業的男生有意思,有個性。像這樣的學生,你們學校還有嗎?”
今年,同樣來自該專業的劉博也通過《非你莫屬》欄目成功入職德國某知名公司。
談起自己的學生,北工商藝術系主任梁珣如數家珍:產品設計專業可謂“明星”云集,有獲得首屆紅星原創獎的曹鎰滟,有獲得“國際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紅點獎的團隊,還有一位“拿獎拿到手軟”的大四生黃思宇。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評選中,他一人包攬兩項紅星原創獎和幾項入圍獎。
雖然得獎并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但師哥師姐的成功對學弟學妹仍是極大的鼓舞。去年暑假,還是大二學生的陳寧走進北京郵電大學,參加了一個針對老年人的項目。項目組成員包括北郵研究生、來自不同專業的大四學生以及企業相關負責人。在經過講座、交流、研發等完整流程后,陳寧和同組另兩名成員設計出供老年人使用的冰箱、記憶手環等產品。“和不同專業的學長一起做研究,進行思想上的碰撞,讓我受益良多。”陳寧說。
梁珣介紹,產品設計專業關注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而是服務的理念。學生設計出的作品會放在學校樓道內展覽,供來往師生評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了,個人素質和就業觀念也得到了應聘單位的認可,無論是就業率還是就業質量都很高。
經濟管理實驗中心全國領先
3月3日下午1時許,記者來到北京工商大學良鄉校區經濟管理實驗中心。在三樓一間現代管理實驗室,經濟管理與金融學兩個班90名大三學生正分成不同的小組,認真聆聽教師講課。
北工商文科實踐中心主任郭馨梅介紹,等老師講完后,學生就會按核心企業和外圍服務企業分成若干團隊,根據團隊流程按部就班到各自崗位進行項目模擬,并通過角色互換,體驗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
正在上課的學生周雨桐說,這樣的課堂和只聽老師一人講不同,充滿了鮮活的市場氣息,感覺很真實。學生能了解到生產企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多個行業的業務流程,比如怎么到工商部門進行登記、如何申請稅務審計、如何到銀行開戶等。團隊之間還有競爭,如果經營不善可能會破產,這都讓學生覺得興致盎然。
這堂課僅僅是北工商文科實踐中心課堂的一個縮影。這個占地7000平方米、首批入選國家級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根據不同專業特點,共設計了22個功能不同的現代化高度仿真實習區,包括物流管理、法學、會計、金融學等17個專業的學生都能使用。
證券、期貨、外匯的金融交易大廳,20平方米的LED顯示屏顯示著市場交易的實時行情,學生可通過虛擬賬號和虛擬貨幣,進行股票、期貨和外匯的模擬交易;現代服務業交易和現代企業管理大廳內,模擬了工商稅務、制造業生產經營、銀行與會計、國際貨代、第三方物流等工作場景,模擬實際工作崗位中接觸的環境,使學生提前了解業務內容和崗位職責;國際商貿視聽實驗室,同步接收國際經貿信息,使學生置身英語場景和畫面中,感受其他國家經濟社會和行業企業的發展變化;模擬法庭,學生可借助接近真實的法庭場景,通過審判長、被告、原告等角色的扮演,進一步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郭馨梅說,學生在虛擬的經濟社會環境中做實驗,進行人機交互,既幫助他們消化了理論知識,又增加了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實現了“教與學”模式的根本性創新。
本科一批不預留二志愿招生計劃
北京工商大學招生辦主任孔凡航表示,今年北京市高招填報志愿方式有所調整,北工商招生章程也可能會相應有所調整。學校本科一批次將不預留計劃招收二志愿考生,但具體政策還未制定,考生要以公布的招生章程為準。
今年,北工商繼續對專業結構進行調整,約90%的專業將按類招生,前期對學生實行統一的基礎課程培養,后期進行專業雙向選擇,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專業選擇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近年來,北工商每年在京計劃招生1500人左右,占總計劃約50%。其中,在本科一批次招收1200人左右,在二批次招收200人左右,提前批(美術類)招收20人左右。學校2014年在京招生計劃目前還未確定。學校近年在京外省份均為本科一批次招生??追埠秸f,這更有利于優化生源結構,進一步提高生源質量,豐富校園文化的多樣性,也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