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中國商業經濟學會聯合舉辦,我校經濟學院貿易系和商學院承辦的首都流通業發展高端論壇在京召開。論壇以“電商渠道與傳統零售渠道的競爭與合作”為主題分兩個階段進行,分別由經濟學院黨總支書記周莉教授、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曾令同主持。
我校副校長李朝鮮教授代表學校向來自官產學研各領域的與會專家、經濟學院和商學院的師生對學校商科建設、人才培養和基地建設所傾注的心血及給予的支持表示感謝,對論壇的選題緊密結合當前流通產業的重大變化與創新發展及給予了肯定,并希望此次論壇的成果對學校商科教育以及流通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王祥武主任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祝賀,對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十年來為北京市流通產業的發展所起到的智庫作用給予了表揚,對本次論壇的選題緊扣經濟社會和流通產業發展的熱點與焦點問題給予了肯定,并希望專家的真知灼見能為首都流通產業和零售企業的決策提供理論依據。
經濟學院院長李寶仁教授介紹了經濟學院的發展情況及依托經濟學院的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的建設成果,并表示以后每年都通過論壇邀請社會各界人士為行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出謀劃策,以便更好地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曾令同副秘書長以實體零售企業擁抱互聯網、電商與實體零售企業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為切入點,開始了論壇的自由發言階段。專家們認為,新技術革命推動著整個社會的變革,互聯網的大潮不可逆轉地推進商業的變革與創新,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和消費環境的轉折性變化成為傳統零售企業遇到困難的關鍵原因,但傳統零售商與電商各有存在的理由,只有把商業最本質的事情做好,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電商和傳統實體店商應該相互融合,兩者均是為了消費者安全、健康、快樂地生活,例如實體店可以把線上作為營銷的窗口,體驗做足、服務到位,就能引客流到實體店消費;同時,大數據時代,傳統零售商必須用數據去分析消費者消費行為,劃定目標客戶群,并做出契合自己定位的精準營銷方式才能取勝;另外,電子商務發展的監管還存在制度缺陷,比如金融服務和信用服務等。專家們政策解讀的到位、詳實有力的數據、實踐經驗的總結、理論研究的深入相得益彰,使本次論壇高潮迭起,別開生面,充分體現了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建設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與會專家還回答了參會的師生、媒體記者提出的問題,大家共同探討了蘇寧轉型、國美堅守的前途未卜,京東與騰訊聯姻可能產生的壟斷,阿里與銀泰牽手試水O2O勝數幾何,傳統商業模式與電商模式的優勢與不足等等問題。
科技處處長楊有紅教授總結指出,電商促進了消費,消費反過來也促進了電商的發展;傳統商業與電商有競爭也有合作,只有融合發展才能雙贏。
參加會議的還有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副處長周寶根研究員、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研究員、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國商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曹立生、北京首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付躍紅、中國華儲網執行總裁袁永康、中國食品業誠信聯盟副主席張傳林、資深零售專家和財經專家黃喜仙、中國商經學會理事張華琳等出席了論壇。我校科技處副處長孫永波教授、中國商業經濟學會理論部主任馮中越教授、經濟學院副院長李書友、郭馨梅教授,商學院MBA主任劉文綱教授、企業管理系曹正進副教授、經濟學院貿易系主任龔曉菊、鄭蘭平、文科實踐中心的盧奇、徐鳳以及產業經濟研究生、貿易經濟本科生代表,經濟觀察報、商業不動產等媒體等近80人參加了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