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北京高校心理育人創新論壇——心理危機評估與干預中的新技術”論壇在良鄉主校區舉行。此次活動由北京高教學會心理素質教育研究分會主辦、北京工商大學承辦。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寇紅江、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處副處長楊迪雅、北京高教學會心理素質教育研究分會秘書長宋振韶和史海松、學校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鄭光以及來自北京市三十多所高校的百余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關教師參加了論壇。論壇開幕式由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鄭光主持。
寇紅江致辭。他代表學校對市教育兩委的指導支持和北京高教學會心理素質教育研究分會的信任幫助表示感謝,介紹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沿革、工作體系、亮點特色等情況,闡述了當今社會對心理危機的發現和評估的迫切需要。他表示,期待通過此次論壇學習交流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交流先進經驗和做法,切實提高北京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隊伍的危機評估與干預能力,達到“澆花澆根,育人育心”成效。
楊迪雅致辭。她指出市教育兩委始終把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校要認真落實《關于優化提升北京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行動方案(2023-2025)》的文件要求,切實解決心理工作的痛點和難點問題,提升危機干預精度,提升教育溫度,提升工作力度,提升能力厚度,切實守護好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
專家報告環節由北京高教學會心理素質教育研究分會秘書長宋振韶主持。
楊麗教授以“自殺風險的評估與管理——CAMS在高校中的應用”為主題做專題報告。楊教授從關于自殺的兩個觀點切入,提出“自殺是不能清零的事件”,個體和環境中的復雜因素都影響著自殺的發生,但是 “救一個是一個”是心理健康專業工作者的應有之義。楊教授引用全球的自殺率數據和來自國內外的循證研究,介紹了精神科在自殺干預中的主要做法,帶來了關于自殺問題的廣泛視角。楊教授重點介紹了CAMS(Collaborativ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Suicidality自殺的合作式評估與管理)的特點、臨床應用及循證研究效果,以及在高校中的可應用性,并帶領大家在現場做了一個CAMS初始會談片段的小組演練。同行們熱烈分享了在演練中的體會,感受到了CAMS的合作、真誠與力量,激發了大家進一步學習CAMS并用于自殺危機學生會談的動力。最后楊麗教授也強調了對于自殺危機學生系統干預、分層管理和個體干預的關系。
孫啟武從治療性評估(Therapeutical Assessment, TA)的緣起和應用原理開始分享了“心理評估的干預作用—治療性評估(TA)與心理危機干預”的主題,并強調創始人Finn 提出TA是促成當事人改變的心理評估。孫啟武介紹了傳統心理測量在臨床心理咨詢中應用的不同取向及發展脈絡,介紹了治療性評估的理念和應用的理論背景和應用價值,并在符合臨床心理咨詢倫理的情況下,使用一個真實案例的片段來展示在治療性評估的框架下,咨詢師如何使用吳泰格繪畫測驗(CWS)這類基于表現的測驗來理解和修通個案與父親之間的關系,讓同行們領略了心理評估在臨床干預中的價值,感受到了TA把傳統心理測驗這種權威感的工具轉化為既堅定又溫暖、幫助當事人緩解困境的依托,TA既重視各種心理測驗的使用,同時又重視當事人的內心生活世界,重視當事人的自主感和參與性。最后,孫啟武分享了對于心理測驗在高校中使用的問題和未來展望。
圓桌論壇環節,我校心理素質教育中心主任張宏宇總結回顧了兩種前沿心理干預技術的共同點,即注重“合作”、注重“循證”且具有跨理論的流派包容性。隨后,針對高校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挑戰與趨勢議題,由論壇嘉賓楊麗、宋振韶、史海松與參會現場的同行們進行了交流與分享,大家針對心理危機干預者面對危機的心態、技術儲備和自我照料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最后,每位論壇嘉賓給同行工作者寄語,從不同角度期待心理危機干預者心中有愛、不斷學習,自我關照、不懼危機。
北京高校心理育人創新論壇是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領導下,由北京高教學會心理素質研究分會牽頭,將原先工作沙龍升級為“北京高校心理育人創新論壇”。承辦此次論壇是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度肯定,同時也將切實提高心理健康工作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水平,推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助力北京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特別是心理危機評估干預工作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