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學校召開本科人才培養工作會議暨2023年秋季學期第一次本科教學工作例會,黨委書記黃先開,黨委副書記、校長郭建華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由黨委常委、副校長左敏主持。
教務處劉艷楠處長從發展基礎、存在問題、發展目標及發展思路四個方面依次進行匯報,提出高水平本科人才培養工作要通過“一個聚焦、兩個方向、三大舉措、四項保障”強化內涵、提高質量。一是聚焦立德樹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二是在“書院制”改革建設、教育數字化轉型上繼續發力;三是通過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拔尖類人才培養、教學成果獎培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四是構建多維度教學質量評價、完善教師激勵機制、提升教師教學素養、提高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為高水平人才培養工作提質增效。
黃先開對本科教學工作提出要求,強調了一是本科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本科教學是學校的生命線,須全校一盤棋統籌考慮、謀劃,無論哪個層面,對其重視程度都不能有所松懈。二是以專業動態優化調整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深入分析了教育教學工作前期的發展基礎及未來的工作重點,要求教務處充分調研、認真思考、做好規劃、狠抓落實。強調專業設置的合理性直接關乎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成效與高水平人才培養的質量,進而影響學校的辦學水平。學校的本科專業設置應符合教育規律,同時注重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融合。須綜合考慮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三大維度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三是以商科教育數字化轉型推動教學改革向深層次發展。商科教育數字化轉型在過去幾年里取得了一定成效,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已為我校本科教學改革提供了極大便利。通過教育數字化轉型促進了優質資源供給,推動了教學模式改革,豐富了教育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管理效率。未來,我校還將在教育數字化轉型工作上持續發力,勇立數字經濟發展潮頭,開啟人才培養新篇章。
郭建華在講話中指出,人才培養是學校的中心工作之一,一要優化本科專業布局,大力推進一流專業建設。圍繞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和“工商融合 ”辦學特色,優化專業設置,設置專業動態調整標準,適當控制專業總量,推進專業認證,促進專業建設質量。二要堅持分類培養特色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按照“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分類培養”原則,對本科生進行因材施教,嘗試設置“書院”,圍繞新時代首都發展需求,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三要持續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數字化轉型落實到人才培養各環節。開設部分交叉專業課程,培養復合型人才,建設數字商科案例庫。四要圍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深化教學改革。落實教授給本科生上課,促使教授擔任學生學業導師。對有條件的專業,實行教考分離。關注課堂教學,探索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積極引導學生自我管理、主動學習,持續深化“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
左敏對本科教學工作做出部署,一是圍繞學校重點工作,樹立質量優先意識。樹立教學質量優先意識,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要完善教師考核和評價體系,進一步增強教師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以教育數字化轉型為契機,促進教育教學向高質量發展。加強資源整合,建立示范引領和試點機制,做好教育數字化建設推廣應用探索,大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三是構建動態調整機制、優化專業布局。圍繞國家戰略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學校辦學定位和學科特色,修訂專業建設管理辦法,加強專業建設過程管理。
學校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教學單位書記、院長、教學副院長、本科教學秘書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