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嚴純華教授受邀為我校研究生學術節名師論道欄目作了題為《研究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專題報告。校黨委副書記盧思鋒代表學校對他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并介紹了學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情況和研究生學術節的特色活動。報告會由研究生部副主任兼研工部副部長熊慧主持。
報告會上,嚴純華院士以北大錢理群教授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學說和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的人才”為切入點,提出“我們為什么要上研究生?”的問題。他結合長期的教學與實踐經驗,從為何讀研究生、如何開展研究工作、如何寫好論文三個方面闡釋了讀研的意義。他建議同學們要認真處理好師生關系、學業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保持身心健康、珍惜時光,為自己今后的人生打好基礎;注重培養學習興趣,慎重選擇導師,認真對待學術科研并積極參加學術活動,拓寬自身知識層面;學會將書本知識轉為工作技能,做到心手合一;同時,調整理想與現實間的差距,擺正心態,實事求是。最后,嚴院士還以鮮明的實例,闡述學術不端的危害,他表示科研沒有捷徑,必須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切忌編造數據、弄虛作假,并倡導同學們在遵守論文寫作規范的同時,切實做到誠實守信,創新突破,視學術誠信為生命。
在互動提問環節中,嚴院士就同學們提出的如何培養創新思維、如何正確看待和處理生活與學習方面的挫折和失敗等問題,給予了回答。他認為學生需要明晰學問來源及過程,系統地回顧知識,進而結合閱讀、研究和討論來深化研究主體。科學研究是一個以失敗為主旋律的工作,作為研究生,更應平和心態,分析錯誤、總結經驗,努力提升自我。
嚴院士幽默、精辟的語言,獨到、深入的見解,贏得在場學生的陣陣掌聲。通過此次講座,同學們增強了在學習、生活及工作方面的上進意識和遵守學術道德、誠實守信的意識,為研究生生涯指明了方向與前進的道路。
主講人簡介:
嚴純華,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2012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3年11月出任北京大學副教務長、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2014年當選為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評估委員會第五屆副主任委員。現任北京大學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在稀土分離和功能材料化學研究和應用中取得了許多富有創造性的科研成果。他先后獲國家自然科學、國家科技進步等多種獎項,1996年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03年榮獲首都勞動獎章。2010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曾獲得國務院、國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博士碩士學位獲得者”稱號、霍英東青年教師獎。
兼任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Elsevier)、《中國稀土學報》、J. Rare Earths、《結構化學》、Frontiers of Chem. in China、Chemistry of Materials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hemistryOpen (Wiley)等刊物的副主編、編委或顧問編委等,還兼任中國科協全委會委員、北京市科協常委,中國稀土學會、有色金屬學會常務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