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梅,理學院化學系副教授,主講本科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研究生現代儀器分析技術等課程。主要科研活動包括表面活性劑產業化工程實施、環境化學和應用化學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環保部項目1項,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等多項科研。參與完成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釀酒行業”污染源產排污系數核算工作。榮獲我校2014年度優秀教學獎一等獎。
孫老師教齡長達三十年,她說,這份堅守沒有復雜的故事,源于熱愛,理由只是責任。她眼中這份平凡、淡然的熱愛和責任卻點亮了數千她曾教導過的學生,在學生們的眼中,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的孫老師彰顯著作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偉岸。
教學伊始,厚積薄發
“助教的工作常常被簡單理解為只是答疑、批改作業,但我卻從助教經歷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成長。”孫老師談到,在當助教五年間,她遇到了來自學生對物理、化學的各種各樣問題的質詢,她慢慢積累了對學生解惑的經驗。因為對學生的疑問與困難有的放矢,使她能更輕松地與同學溝通與交流,更自然地融入學生之間。“年齡的差距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心靈之間的溝通與契合”,她也因此廣受學生歡迎。
“剛上大學的時候對生活、對前途感到非常迷茫,有一次跟孫老師聊天,從學習到工作,從現在到未來。她沒有以師長的身份自居來教導我,而是從朋友的角度,愿意傾聽我的困惑,也因為如此我更愿意接受老師給的意見和建議,交流過后,雖然不能說是豁然開朗,但也漸漸知道自己現在的任務以及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孫老師的學生這樣回憶與老師的交流:“她的身上也有一種親和力,讓我們無壓力、想要靠近,即使在課下,她身邊都會圍滿學生。”課上課下,無論是課業疑惑還是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學生都愿意向她咨詢和請教,她也對學生有了更多地了解,能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給予正面的引導,逐漸與學生之間形成了良性的溝通循環。
在孫宇梅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她的學生參加北京市化學競賽連年榮獲佳績,2011年獲二等獎1項,2012年獲3等獎1項,2013獲得二等獎,她本人獲得了2014年獲得優秀教師等。指導備戰競賽過程中,學生們遇到疑難之處,會及時的課下找孫老師咨詢。“我們會一起鉆研直到問題被解決,一次一次的失敗,一次一次的修改,一次一次的試驗。化學競賽,最需要的就是毅力與細心,不僅僅是我,更是學生們的努力與堅持,才能讓他們取得好成績。”當被問到她的教學經驗與方法的時候,她回答,“其實還是助教的經歷給了我很多收獲,那段時間是積累經驗最快的時期。正是由于那時的經歷,讓我知道學生們最欠缺或者最不擅長的方面是什么。”
治學嚴謹,一絲不茍
雖然現在多媒體教學手段是趨勢也是潮流,但孫宇梅老師卻有一套物理化學課程的手寫備課教案:“無論在停電還是沒有多媒體的條件下都能完成授課任務。”正因為她的這份認真和細致,無論遇到怎樣的突發情況,她從不用擔心課程的進度問題,依然從容不迫的繼續教學過程。
她的認真和細致不僅體現在備課上,這么多年來,她堅持每次上課布置作業,并且能夠及時回饋學生們在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學生們原以為輕松的大學生活,在孫宇梅老師的課堂中,卻不那么輕松。這樣的教學,不僅給她自己帶來了許多課余工作,更是有許多學生的不理解。但她卻回答說,“你的認真學生是會看到的,只有當老師認真了,學生才會認真。我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對他們的督促,其實更是對他們的強迫,只有讓他們處于壓力之下,他們才會忘記那種想要懈怠的心理,他們才會改變態度,認真對待自己的學習生活”。
“老師雖然平時跟我們的交流很隨和,但她從不會遷就任何人,不會因為任何主觀理由左右學生的成績,都是靠實力說話。”孫老師的學生這樣說道:“有一次,一個男同學因為平時不努力害怕期末成績不理想曾找過孫老師,懇求老師期末的時候讓他通過。但孫宇梅老師回答說:“男人要硬氣,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可以輕易求人,何況是這種小事。如果是男人,那就靠自己來克服這件事”。這名學生雖然因碰壁而感到失落,但孫老師的話卻激勵了他,在學期結束前,他發奮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了考試。
平日的隨和變得嚴厲,談及原因,孫老師說:“作為老師,要教書更要育人,我想給學生傳達的是嚴謹和公平,成績的高低不應該受老師主觀左右,而應該是客觀的能力和學生的努力的一種體現,只有真正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換得成功,才會真正體會到收獲的喜悅。”她嚴謹治學,一絲不茍的態度感染了被她教授過的每一位學生,一提到孫玉梅老師,都會有一句相同的評語“她對待教學非常的認真,不論在學習還是生活方面,她都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敬重”。
授道解惑,不只是知識
就業的壓力和現狀讓學生們經常會有疑惑,覺得所學的知識將來無法運用到工作中,孫宇梅老師這樣告訴學生:“知識是財富,但是它不會立竿見影,沒有量化,學的是方法和邏輯思維”。她說:“我要讓孩子們理解,即使在學校中學的大部分知識將來可能都用不到,但是你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的那些方法和邏輯思維,會在你走入社會以后,凸顯你最大的競爭優勢。”
私下里,經常會有學生來找她談心,她就像一名知心姐姐,為所有迷茫的孩子指明前進的方向。作為一名老師,她不僅傳道授業,更是在學生們的心里面點亮了一盞明燈。學生們通常會在大三以后對前途感到迷茫,面對自己的專業,面對自己的未來,到底應該何去何從。這時孫宇梅老師就會告訴他們:“當你走進社會,社會會問你會什么,你能干什么。如果大學四你年讓你學會了,能干了,你就可以從容面對社會對你的選擇,你就能自信地走出校門,對社會的洗禮毫不畏懼。”
很多學生在考大學前都是憑盡全力,那些把考上大學作為終極奮斗目標的學生認為“上大學后就輕松了”,這也是高中奮戰學習中聽到最多安慰的話語。學生們帶著這樣的認識來到大學里,對大學的學習生活表現出來松懈和懶惰,孫宇梅老師常常告誡學生:“學分、成績單一定要重視,這是社會選拔人才的憑證,更是你人生最寶貴思念的見證。”這樣的諄諄教誨還有很多,孫老師不厭其煩的一遍遍講給她的學生們,只希望在學生們的成長道路上能夠提供一點點的幫助。
時光荏苒,一如既往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這幾年來一直激勵著孫老師的一句話。她沒有不切實際宏偉的夢想,她的目標簡單而明確,那就是能夠教好每一個學生,引領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從業三十余年,她對自己的評價只有四個字——認真、良心。“作為一名老師,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你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這樣老師的手下。如果愿意,那就證明你已經受到了別人的認可,你對的起自己的良心。”一名老師,只有認認真真、勤勤懇懇,才能讓學生們敬重與信服,才會真正對學生們有所幫助。時光荏苒,三十年的教學時光,她一如既往,堅持她的認真,堅持她的嚴謹。她感謝學校對她的肯定,但她更在乎學生們對她的評價,學生們對她的愛戴與尊重,才是這么多年來她得到的最好的獎勵。